兩歲半的江小妹,因氣喘(台語:蝦龜)不斷進出醫院,阿嬤心疼孫女飽受病魔折磨,去年六月還特別依民間看法「改名」祈求江小妹氣喘病況能獲改善。彰化基督教氣喘防治中心經居家訪視後發現問題癥結,與家屬合作一起逐步控制氣喘的臨床症狀。
去年5月,江小妹於彰基兒童醫院住院,並診斷為『氣喘』個案。在住院前2個月江小妹即因反覆咳嗽、喘鳴、呼吸急促,前往彰基兒醫門診就醫8次,收案前一年內仍因相同症狀,來回急診及住院4次。
經評估後,江小妹加入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的「兒童氣喘照護整合團隊計劃」,由專業團隊成員接手照護;除了彰化基督教醫院已通過氣喘病的國際醫院評鑑 - 慢性照護計畫認證(JCI-CCPC)外,此團隊由兒童風濕過敏免疫科蔡易晉主任、高峻凱醫師, 還具有專業個案管理師,衛教師等完整的照顧及追踨系統。
入院氣喘兒,需特別注意
蔡易晉醫師表示,兒童氣喘與成人氣喘完全不同,因為兒童氣喘有三分之二的小朋友,長大後就慢慢的不發作了,但是氣喘到入院的話,這都是高風險族群,隔年幾乎有百分之二十還會再入院,大約有百分之四十機會氣喘而送到急診。
在江小妹的個案上,團隊很快就發現,江小妹在氣喘控制上非常困難。出院後短短一個月內,仍因嚴重咳嗽及喘鳴2次入院,讓憂心阿嬤開始思考循民間習俗「改名」來讓江小妹病情穩定。
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高峻凱表示,在確定江小妹在醫療照護上包含使用藥物技巧及氣喘相關認知皆無誤的情形,兒童氣喘照護整合團隊決定家訪了解個案居家環境。
改名沒有用,環境乾淨更重要
經其居家環境探訪紀錄發現,江小妹居家外圍每日燃燒癈棄物產生大量癈氣,而且住家門口為排水道,住家建於陰暗潮濕處,還有臥室堆放衣物及棉被。測得客廰及臥室濕度竟有偏高的65%~74%。(對氣喘患者而言,居家環境濕度應設定於50%~60%)
個案管理師也發現,在院內詢問氣喘相關知識及氣喘發作的處置方式,家屬均能正確回答,但實際出現症狀時,便又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處置,時常接到家屬謊張諮詢的電話。
了解江小妹家屬需要的協助和困難處後,照護團隊成員經開會後依個案擬定符合其需求的衛教模式,透過電話視訊,教導症狀發作時的處置方式,一步步的讓家屬清楚居家照護重要性及注意事項。江小妹的家屬經重新學習後,亦認真改變居家環境及照顧方式,時至今日,江小妹氣喘症狀已穩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