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專法去年5月正式上路,總共5家專營業者取得金管會執照,但是快一年半過去了,多數業者雖已推出代收代付服務,但何時正式開業,除了歐付寶、橘子支因為執照規定,不得不在10月前開業,其他仍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相較於其他國家電子支付發展狀況,2015年台灣電子支付占個人消費支出26%,確實遠低於鄰近國家新加坡53%、中國大陸56%、香港65%和韓國77%。金管會歸咎電子支付尚無法普及的原因,主要在於消費者偏好現金交易,尚未適應使用電子支付。
不過,對於業者來說,不管是電子支付業者,亦或是信用卡、銀行業者,台灣電子支付生態尚未成功建立,關鍵在於店家使用電子支付意願很低。
阻礙1:商家害怕被查稅
Visa台灣區總經理麻少華指出,其實支付工具相當多元,尤其信用卡發展已經很成熟,但目前很難解決小型商店不願使用電子支付的問題。由於這些「地下經濟」規模小、較不穩定,因此多使用現金交易。一旦加入電子交易後,所有交易的資訊都被攤在陽光下,商家如有逃漏稅情形,將無所遁形。
相對於中國大陸「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台灣服務佈點廣泛綿密,並成功打入夜市商圈。和支付寶合作快一年的玉山銀行數位金融處資深經理陳三益表示,為了推廣店家使用,他們也付出了極大努力,在探訪了台灣大量店家後,他認為商戶端其實都相當贊同電子支付趨勢,卻苦於使用電子支付會增加額外成本。
阻礙2:商家交易成本增加
舉例來說,商戶端如欲使用悠遊卡、歐付寶、橘子支等個別支付系統,就必須一一分開簽約,簽約後不但得接受各業者的撥款,還要定期接受不同業者的查核。時間成本大量增加,對店家來說相當麻煩。
此外,金融總會秘書長吳當傑也表示,商家使用電子支付交易,不僅會提高建制成本,還可能要支付收單銀行或專營業者額外的手續費,而這也就造成商店寧願繼續使用現金來交易。
建議:整合末端機制及稅負優惠
其實對消費者來說的話,何嘗不是,如使用電子支付不但不方便,還更加複雜,使用意願當然會大幅下降。因此,吳當傑建議電子支付末端設備應積極整合。陳三益也提議,未來是否能設置一個類似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的機構,專責電子支付的收單及清算,不要讓支付工具發行者自行處理。
歐付寶副總詹艾臻也表示,要提供足夠誘因讓店家願意進入,店家如果害怕被課稅,那就提供它稅負的優惠。以韓國為例,電子支付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在於最初政府大力支持,並提供優先加入電子支付的商店節稅的優惠。
如果通路未開,再多支付工具也無濟於事。不過針對業者和交易商戶端的擔心,財政部賦稅署還得再委託專家、學者進行研究,預計明年3月才能提出具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