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的「試試看」心態 長榮「模範生」怎麼了?


9月27日,全台籠罩在梅姬颱風的狂風暴雨中,中午過後風雨愈來愈強, BR(長榮)的飛機開始在台灣上空打轉,天色愈來愈暗,台灣的天空也出現了布滿BR飛機的奇景。

隔天,網路上、媒體上一陣撻伐,「長榮航空血汗」、「為了省成本,要錢不要命」等罵聲四起,甚至前國策顧問郝明義,也因為有朋友在當天多次重飛的飛機上,因而在FB痛罵「長榮怎麼引誘我找死啊?」甚至連民航局都要針對這次長榮颱風事件做調查,而這是長榮航空成立至今從來沒有過的情況。

郝明義痛批:「長榮怎麼引誘我找死啊?」

一個颱風竟然搞到天怒人怨,最後還讓民航局出手去調查,不禁讓人想問這一家航空界的模範生究竟是怎麼了?

事情發生至今第四天,有幾個問題值得釐清。一、為什麼天空都是長榮的飛機?二、颱風蠻強的,長榮為什麼一定要飛機起飛?為什麼一定要試著在台灣降落?三、當天風很強,即使降落了,是不是也會面臨機艙門根本不能開,乘客還是得在候機坪上等待?

這三件事情,決策高層是怎麼做成判斷的,是可以被認真討論的問題。

決策錯誤,天空都是長榮的飛機

首先,為什麼天空上都是長榮的飛機?那是因為其他航空公司都取消班次了,長榮決策高層並沒在惡劣天氣下取消班次,機長們沒有收到公司取消班次的命令,所以颱風當天,當這些飛機從北京、日本、泰國、印尼等地飛回來台灣準備降落,台灣天空當然只有長榮飛機。

至於長榮飛機為何都會在那一段時間大量在天空盤旋?那顯然是當時風太大了,降落時側風太大太危險,所以飛機都在天空中等待降落的機會。

若問為何起飛?為何一定要在台灣降落?一位民航界人士表示,在颱風天,如果航空公司宣布不飛,其實所花費的成本是最低的,不過一旦飛機起飛了,航空公司基於成本考量,就會希望「不論如何」都要儘量讓旅客如期抵達目的地。

「因為如果沒辦法如期抵達目的地,飛機轉降,那些油料費用、停機費用,以及旅客住宿的費用是相當龐大的。」這位民航界人士說。

比如以一架從紐約飛回台灣的飛機來說,颱風沒停飛,飛機從紐約飛回台灣上空,原本希望如期落地,結果因為颱風不能降落,這架飛機就到沖繩或是香港去降落,或是在台灣上空盤旋,最後降不下來還去轉降,這些油料成本或是轉降成本都是多出來的花費,並沒有省到什麼成本。

省成本,飛機一定要飛且要試著在台灣降落

另外,轉降機場也要多付費用,由於在其他機場降落又重新起飛,也要多花很多費用,然後如果最後機組員工作時間超時,又要另外派機組人員,旅客也要住到飯店裡面去,那個費用相當驚人。

所以基於成本考量,航空公司就會希望飛回台灣上空的飛機,「試試看能不能降落」,而這次碰到梅姬颱風的長榮,做法就是如此。

以這次郝明義的友人搭乘的北京飛台北那班長榮飛機來說,飛機搶時間勉強想在台灣降落,結果因為側風太強降不下來,所以又重飛,由於重飛的過程相當驚險,過程當中不僅造成乘客不舒服、大驚嚇,最後這班飛機轉降到香港,可說讓機組員身心俱疲。

另外,由於公司還是希望「飛機試著降落看看」,因此很多班次的飛機因而在台灣上空盤旋一、兩個小時,最後實在是因為風太大,加上快沒油,只好轉降他地,只是沒想到轉降之後,剛落地的機組員,馬上就接到公司要他們加完油就飛回台灣再「試一試」的指令,這些都讓身心俱疲的機組員哭笑不得。

為何一定要機組員「試試看」,很簡單,就是為了「省錢」。

短程班機延後起飛,大問題迎刃而解

只是,航空公司想要「省錢」,但航空公司有沒有換一個角度去想,如果風真的非常大,飛機即使降落,機艙門也打不開,行李箱門也不能開,所有旅客也只能在機上等,不能下來,與其這樣,那為何一定要勉強飛回來呢?

民航界人士表示,長程飛機因為一起飛就要飛十幾個小時,天候比較難測,但是以這次梅姬的情況來說,航空公司其實可以讓短程航班延後起飛,沒必要拿性命跟颱風「對賭」。

因為短程飛行時間短,可以等降落地天候狀況較好、或是颱風過去了再飛,時間上也不會差太多。而且飛機延後起飛,旅客的CHECK in時間也一樣延後了,這樣就可以讓機組員先休息。民航界人士不解,為何長榮要執意在這樣糟糕的情況下,讓飛機起飛、降落,然後讓乘客、機組員生命受到這麼大的威脅,再對公司聲譽造成這麼大的影響?

「很勉強起飛跟降落,事實上就是一件不對的事情,」民航界人士說。任何航空公司都不該存有「試試看」的僥倖心態,華航如此,長榮也是一樣。

《 延伸閱讀 》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