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法令20年沒動過 蘇建榮心中《財劃法》的藍圖是這樣...

人物

最近財政部上上下下都很忙,走廊上不時會看到裝箱的文件一箱箱打包放在角落處,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9月17日財政部就要搬離現址「愛國西路2號」的精華地帶,遷入景美財政園區的新大樓。

1999年發生921大地震,財政部建築被列為「危樓」。雖然一直以來都有重建考量,不過因財政困窘,給財政部預算重建就會排擠其他部會,後來才以促進民間參與的方式,啟動設定地上權招標案,在歷經20年、13任財政部長後,財政部終於有了新家,新任財政部長蘇建榮將成為第一個入主新大樓的財政部長。

次長、部長責任很不一樣

9月初的某日,《信傳媒》記者在財政部偶遇蘇建榮,剛開完會的他正要趕赴立法院,匆忙之中與記者聊了幾句,問他上任財政部長以後感覺如何?「很忙,真的跟以前當次長很不一樣,現在負擔的責任很不一樣。」蘇建榮說。

蔡政府執政以來,特別安排了幾位智庫青壯派學者在各部會擔任次長見習培訓,這個「次長接班部隊」包括有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內政部次長花敬群、經濟部次長龔明鑫,財政部次長蘇建榮也是其中一位。

兩年過去,其他中生代都還在次長位子上繼續蹲點「磨練」,蘇建榮就率先扶正,一般認為蘇建榮低調務實以及北市財政局長經歷背景,讓他在中央與地方財政問題上都能熟稔掌握,是他率先「接班」的最主要原因。

就以被各界視為相當棘手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來說,過去扁政府和馬政府都想解決此一攸關各縣市財源分配的大挑戰,卻因為各縣市意見擺不平,多次在立法院闖關失敗,導致《財劃法》至今已有20年沒有修法。

我多你就少,財劃法就像零和遊戲

尤其從六都改制以後至今,中央與地方之間,地方與地方之間,與20年前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如今《財劃法》似乎已走到不得不修的地步。

關於外界最關注的《財劃法》,蘇建榮表示,財劃法就是中央跟地方、地方跟地方兩個面向的問題,由於餅就是這麼大,中央多給地方,中央就少,到地方之後哪一個縣市多,其他縣市就會少,這就是個零和遊戲,而這些都是政治性的問題。顯然曾擔任過地方財政首長的他,很能了解中央跟地方,地方跟地方之間為了誰多誰少彼此間存在的矛盾。

雖然《財劃法》中關於中央統籌分配款的大原則是「有錢的縣市幫助沒錢的縣市」,不過蘇建榮認為,接下來如果要修法,還是有幾個基本大原則要把握住,首先,財政部會擴大統籌分配款的規模、保障既有財源至少不會減少,再來談怎麼分配。

另外,財政部也會把財政紀律、財政努力以及既有的建設、需求都會考慮近來,再來彌補差短。

最壞狀況:維持現狀

蘇建榮認為,《財劃法》修法很難面面俱到,他希望到時候財政部的方案端出來之後,各縣市都要體諒,如果各縣市大家都想要爭到面紅耳赤,那最後就會回到「維持現狀」。

按照以往的做法,《財劃法》修法前,財政部會召集各縣市政府以及直轄市政府先來談,先把整個既定的架構談好,由於整個修法最後還是會牽涉到政治協商的問題,蘇建榮透露他希望與各縣市溝通的過程當中,能儘量減少政治因素的干擾,純粹從財政穩健的角度,從經營台灣、縮短城鄉差距以及確保各縣市財務健全計畫為考量。

畢竟,長遠制度的改革,是影響台灣長遠發展的大問題,當然誰多誰少也沒有絕對,蘇建榮只希望在部長任內能把這個拖了20年沒修的《財劃法》改革大事做好。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