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散播肯亞車禍、日本關西都有中國大使館出面相助的幕後黑手

兩岸國際

日本關西機場中國撤僑的「假新聞」事件正在國內延燒,然而才一個月前,前國發會主委林祖嘉參加的台灣非洲的鶴悠旅行社在肯亞車禍事件,也有中國的假新聞宣稱,中國大使館出面救助,兩個假新聞有相似模式,然而一位參與中國網路監控的人士向時常專訪郭文貴的《路德社》揭露中國網軍真相。

8月11日,非洲的鶴悠旅行社在肯亞先發生團員遭河馬攻擊致死、後再發生車禍事件,第一時間又有新聞說是中國大使館出面幫忙,隔兩天後才獲得澄清,真正幫助團員的是台灣卸任肯亞當地僑務委員陳發,才隔一個月,燕子颱風襲擊關西機場,這次更惡劣,又造謠中國大使館派十五輛車進入機場接走遊客,兩次都是中國假新聞的傑作,背後不排除來自於解放軍方系統。

一位前國家安全議會人士向《信傳媒》透露,中國解放軍總參謀部「技術偵察部」(即總參三部),轄下有十二個局級單位,就是中國的「駭客軍隊」,其中,位在武漢地區的第六局,代碼61726,是專門負責對台灣技術情報情蒐、統整、研析的網路作戰中心。然而除了解放軍單位以外,中國國安單位還「委外」給許多民間公司,從假新聞製造到造謠、網軍放話、帶風向等,無一不作。

郭文貴爆料,刺激中網軍產業興盛

時常專訪郭文貴的《路德社》也專訪過一名中國網路監控專業人士,他已移民美國,才匿名「獻聲」《路德社》,大爆中國網軍內幕。

「中國網軍觀念成立甚早,早在2000年因為網路上很多官員被爆料,於是開始有成立水軍(網軍)。」這位爆料人士說,大致分文水軍和網軍兩種等級,網軍的等級比較高,擁有駭客能力,水軍則專門在網路上帶風向,傳遞假消息。

網軍召募組織刻意對中國內的駭客論壇、安全技術體壇去鎖定一些具有網路安全有技術的人招募,再透過第三方公司去聘用,來執行特別任務,或者發包民間公司,去針對特定人士發布謠言。

「網軍級別比較高,每一省的公安廳的國保部門都有一支網軍隊伍,人數非常誇張,這些網軍一般居住在城市不起眼小區,也不用工作、上班,平常就是打打遊戲、上上網,一有任務指派,就會對目標進行一輪攻擊。」他指出。

每一個省份,都有自家網軍

爆料人士說,因為郭文貴的爆料革命造成國內很多人士被啟發,對現實不滿,自發性的傳播很多郭文貴的爆料、路德的訪談,造成極度的不穩定,因此激發各省對網軍、水軍的擴大編制,人數愈來愈多。

他表示,各省把反制郭文貴爆料當成政治任務來執行,先是全中國各省的國安部門接到相應的會議和通知,要各省提出相關作為,各省的網軍管理單位一方面完成任務,另一方也為了邀功而全力去執行,這就是為什麼重慶公安廳會針對郭文貴弄出一個假的視頻,謊稱陳氏兄弟將資料洩密給郭文貴。

從去年4月起到今年的郭文貴爆料,除了直播的時候遭到駭客干擾,並且派出水軍在各大網站留言帶風向、消毒以外,還負責製造假的錄音檔案、影像,曾有人出面控訴郭文貴強姦,卻從不提告,甚至在美國由律師出面控訴郭文貴欠債,卻從未提告。

令人意外的是,中國各省的水軍表面上維穩,控制社會秩序,實際上牽涉到政治利益,這位爆料人士供稱,外地、外省的水軍,有時候會刻意攻擊本地社會狀況 達到政治上、官場上的目的,如同「內戰」一樣。

除了專業水軍部隊,中國還有專門的假新聞網站,流量還是中國前10大,這位爆料人士指出,許多人不知道中國前十大流量的入口網站之一叫做「湖南紅網」,這個網站不是因為新聞採編有品質、內容優異而出線,主要是因為它是一個專業水軍網站,當地方上的突發事件,這網站可以透過它的影響力去要求各大門戶入口網站刪除,因此對地方官有影響力,到後來製造假新聞的業務蒸蒸日上。

網軍維穩也造謠,偶而打擊外省領導

在中國的電信公司部分,他爆料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移動等等涉及到很多家族、很多委員,例如南方、北方哪幾個省其實都有勢力畫分,還有一些如長城寬帶、中信是王震家族擁有的。

還有更神秘的擁有自己寬頻的機構,不怕網路塞車,還可以賣寬頻給其他電信商,例如北京電信通、長城寬帶背後都屬於國安系統,例如北京的哪裡的電信網速不行、寬頻不足,這些公司是可以賣寬頻的。

在個人網路監控部分,沿海地區、大城市上海、北京反而略為寬鬆,愈鄉下的城市反而愈嚴格。他指出,約十年前就有這種情況,自己在在寧夏、陝西的朋友針對茉莉花革命發表言論,就被國安人員請去喝茶。在中國比較偏遠的地方,思想觀念傳統落後、政治生態黑暗,地方官員希望透過政治正確的方式來升官,因此對網路監控比大都市嚴厲。

爆料者說「大家往往忽視了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是什麼公司,是幹嘛的,你的所言行、圖片、語音都被記錄被監控,甚至在玩遊戲時,全部都被記錄,你們可以試試看在玩騰訊的《王者榮耀》遊戲的時候,說一說敏感的東西,這是不能說的。」

最後他提醒中國網友,騰訊是完全替國安部門提供訊息,如果使用了騰訊的信箱並且註冊推特、臉書等等,那怕前面用了許多網路安全手段、網路訪問的手段,最後都會被回溯。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