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百年以前就靠造謠搞掉滿清 特別是這個謠造得最大…

政治

行政院長賴清德11月1日在行政院院會再次提到,此次選舉有別於以往的特殊性和挑戰,包括公投案與選舉同時舉辦、境外資金流入試圖影響選舉、幫派或團體以政黨名義滋擾社會秩序,和假訊息快速傳播產生負面效應,各機關都必須提高警覺。

革命黨用假新聞推翻清朝

當天《中國時報》以「打擊假訊息 政委唐鳳主張 政院不要造謠」,做為頭版標題,遭唐鳳發新聞稿指控該報是以刻意放大的方式,對她的內容進行片面引述,盼能更正為「行政部門不會造謠」,期望民間共同抑制假消息的危害。

這次選戰的假訊息、假新聞或假民調,應該是歷來之最,讓執政的民進黨苦不堪言,而且有許多還是來自境外,更被指是紅藍軍聯手對付綠營;不過開票後,就是「海水退潮、誰沒有穿褲子」的時候。究竟這些被指為「假」的新聞是否為真,會不會砸掉這些媒體與機構的招牌,還是民進黨不想面對事實,答案就會揭曉。

其實,自從有了媒體,在政治中就會起到某種奇妙的作用。中國進入傳媒時代,是在20世紀初,還是大清國光緒末年的新政時期,朝廷逐漸開放報禁,媒體就一天比一天活躍,革命黨人,也就是中國國民黨的前身,有銀子的就大辦報紙,暗中宣傳革命,最厲害的一項,就是製造「假新聞」,武昌起義之後,清國無力剿滅,與革命黨對假新聞的推波助瀾有絕對關係。

螞蟻說成大象,芝麻說成西瓜

中國作家張鳴,在辛亥革命百年時出版「辛亥.搖晃的中國」一書,在「筆桿子與槍桿子」這一幕裡寫道,多數革命黨人辦的報紙,只要是革命黨方面的勝利,就誇大,失利則掩飾。「各地的響應與騷動,有與沒有,但說就是有,弄得滿城風雨,舉國狼煙,害得整個朝廷,風聲鶴唳,人心惶惶。」

張鳴寫道,當時的當政者,多為少不更事的滿人親貴,缺乏政治經驗,更沒有應付媒體的經驗,當家人自己就不知道如何辨別消息的真偽,所以在革命黨人有意製造和無意的新聞戰前,進退失據,先被革命黨人推著走,後又掉入袁世凱的陷阱,乖乖交出政權。

書中也提到,當時的「新聞戰」,有一部分肯定是革命黨或者是同情革命的人發動的。「一個很有效的戰術,就是誇大其詞,把螞蟻說成大象,把芝麻說成西瓜。也有性急的,乾脆直接造謠,憑空製造一個假消息,以期引發朝廷方面的混亂。」

京陷帝崩,這個謠造得實在太大了

「辛亥」一書舉了一個實例,武昌起義後,許多省份宣告獨立,但有些清朝官吏仍負隅頑抗革命黨人與新軍,兩廣總督張鳴歧和水師提督李準,都不希望廣東獨立,此時一位華僑透過《循環報》,利用拍專電的機會,造點事端,給廣東方面製造混亂。

於是,該報通訊員就擬了一條「北京專電」:「京陷帝奔。」華僑覺得還不過癮,改為「京陷帝崩。」通訊員猶豫一下之後,還是發了出去。這個謠造得實在太大了,一時在香港傳遍,據說全港華人歡聲雷動,紛紛燃放鞭炮,上街慶祝,連一些外國人也跟著起鬨,這駭人聽聞的假消息,馬上就傳到了廣州,總督提督以下的人員,個個驚魂不定,即使出面闢謠都未必有人相信了。

這個假電報,對廣州的局勢造成決定性的影響,等到全中國光復後,大家才知道原來當初這個消息是假的,但已經於事無補。

電報戰打贏了,槍砲戰也大多沒問題

該書繼續提到,到了北洋時代,軍閥混戰,假新聞是武戰的前戲,大家你來我往,看似好像吵架,卻不是給彼此看的,而是發到報紙上,給大眾看的。「一般來說,比較會造勢的一方,電報戰打贏了,日後的槍炮戰,也大多沒問題,反之亦然」,…討袁護國之役、直皖戰爭也是如此。

所以,用「假訊息」打仗並非今天才有,國民黨百年以前就是鼻祖,後來到台灣從地方選舉,也是多次複製;黨外時代到民進黨,則是跟著有樣學樣,互打新聞戰,特別是指涉對方人格有問題與說謊,一度成了決定選舉勝敗的關鍵。

如果說,連中國也加入與藍營,發動對民進黨的假訊息之戰,更是不足為奇,甚至青出於藍,他們在民國建立到中共建政,也是一路搞假新聞起家,不然國民黨怎會被他們打到台灣呢?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