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通訊設備製造商華為周四正式控告美國政府,但翻出以前「卡斯巴基」(Kaspersky Lab)判例來看,華為的大動作應該是在「瞎折騰」,敗訴收場的可能性很高。
在華為控告美國政府之前,外國企業由於美國國安因素而被剝奪公眾權利、進而提起訴訟的案例相當稀少,不過在此之前,俄羅斯防毒軟體公司卡巴斯基(Kaspersky Lab)曾提出類似的訴訟。
前車之鑑:俄羅斯卡巴斯基
2017年9月,美國國土安全部以「潛在間諜隱憂」,禁止聯邦機構使用卡巴斯基的產品,國會並將禁令寫入了預算法案。卡巴斯基為此禁令控告美國政府涉嫌「褫奪公權」。
這個案子的初審與上訴法院均遭到駁回訴訟,法官判決稱,禁用卡巴斯基的產品,是出於保護政府計算機不受俄羅斯入侵,是「預防性而非懲罰性」的措施。
因此,喬治華盛頓大學美國憲法教授喬納森・特利(Jonathan Turley)認為,華為控告美國政府,很可能也會以敗訴收場。因為「法官會認為華為的指控是可信的,但不具足夠的說服力。」
華為越抗爭,越曝露產品存在安全隱憂?
撇開雙方在法庭上的纏鬥不說,華為控告美國政府的這場官司,將會讓美國民眾更聚焦華為產品存在的安全隱憂。
美國法學教授喬納森.特利(Jonathan Turley)指出,從國家層面來調解分歧,是一把雙刃劍,「華為越用力去抗爭,越是提高這些問題提供曝光度,這對一家公司來說可能是致命的。」
華為3月7日早上舉行國際記者會,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宣布,華為已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美國2019年國防授權法(NDAA)第889條款違反美國憲法。路透、彭博、BBC、美聯、CNBC等媒體記者都獲邀參加該記者會。
「美國國會一直未能提供任何證據,支持它對華為產品的禁令。我們被迫採取這項法律行動,作為最後的適當手段,」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說。
此外,華為還透露,有證據表明美國政府涉嫌入侵華為服務器(伺服器)。在記者會上,華為未就此提供證據,但美國媒體指,這一指控可能來自於2014年的一份報告,當中引述前美國國家安全局人員史諾登(Edward Snowden)提供的文件。
日本去年拆解華為設備後發現不必要零組件
美國禁止政府機構使用華為產品,理由是這些產品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美國還一直在游說歐洲、亞洲盟友,不要使用華為5G設備。其中,日本去年實際拆解華為設備後,確實發現硬體中不必要的零組件,導致日本方面認同美國政府的呼籲,盡可能拒絕使用華為等中國通信企業的設備。
在華為起訴美國政府後,加拿大卑詩省(B.C.)檢察官表示與辯方律師團隊達成協議,將孟晚舟引渡美國案件的聆審延期至5月8日。
華為指控美國涉嫌「褫奪公權」
自去年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被加拿大逮捕以來,華為與美國之間紛爭已持續數月,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中共先在中國抓了幾名加拿大人,作為報復,如今,華為開始轉向美國採取攻擊的姿態,法理依據「褫奪公權」是甚麼意思?法庭上將出現哪些攻防重點?華為有無勝算?
《BBC》訪問美國憲法教授喬納森・特利,拆解此案背後的法理基礎、法庭攻防、有無勝算。
華為控訴的根據是美國未經過審訊、就針對某個特定機構施行懲罰,涉嫌違反憲法有關「褫奪公權」規定。依照美國憲法規定,國會不能制定褫奪公權的法案,則不得由立法分支以立法的形式,給一個公民或者一部分公民定罪及處以懲罰。
特利表示,「在褫奪公權類案件中,最有力度的辯駁是存在針對個人的懲罰。」但是,公司被認為是法人,且華為確實是正在美國運作的公司,華為有理由提起「褫奪公權」訴訟。
美國政府可能提出兩大理由抗辯
可預期美國政府會提出兩大抗辯理由。
第一,美國不是在懲罰華為,而是認為華為的產品存有弱點,會被中國政府利用作為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工具。對此,華為將較難向法庭證明,自己的產品不存在這樣的隱憂。
第二,美國政府辯駁,法院不能干涉美國行政機構的採購產品與服務的自由。美國是「三權分立」的國家,國防授權法案不僅是政府的採購決定,還是經過國會批准的法案,也就是說,行政、立法機關都認可了這項法案。
基於以上理由,「法院可能不認為國防授權法案的排除華為規定符合『懲罰性』的傳統認知,會傾向認為這是美國行政機構的採購選擇。」
最後來看,華為有無勝算?從卡巴基斯的判決來看,推測華為勝算的機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