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台股30年 「台灣先生」谷月涵復出:不要猜沒有意義的指數

資本市場

「Morning!早安!」許久沒在公開場合露面的「台灣先生」谷月涵,面對此起彼落閃不停的鎂光燈,並沒有太多的不適應,還是展現相當高度的親和力。

去年11月,谷月涵向花旗環球證券申請退休,卸下外資明星分析師的身分,告別了奮鬥三十年的職場。經過了三個多月,13日他正式向外界宣布加盟寬量國際,並多了一個新的職稱,那就是寬量國際策略長。

有感於產業變革,萌生退意

谷月涵在記者會上說明,自己與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已相識20餘年,過去長期與李互為競爭關係,但兩人因有共同理念便走到合作關係,「我的目標就是要繼續幫助台灣資本市場成長、幫助各別公司,尤其是中小企業,可以得到國際金融機構的注意。」

「我在台灣、在外國券商業務裡三十年,我一直聽到有外國客戶說,最吸引他們的就是台灣的中小企業。」谷月涵指出,主要原因普遍來自這些中小型股的獲利及現金殖利率具投資價值、財務資訊透明、著重外銷等優勢,足以吸引外資的青睞。

但有感於2018年初上路的歐盟金融工具市場法規修訂版(MiFID II)法規的變革,導致外國券商因資源不足,而減少追蹤台灣中小型股,造成中小型股難以募集到資金或是提高成交量。

「我自己一直想做這一塊。」甚至不避諱的說,過去待在花旗、美林等其他機構任職,對大券商來講,最有價值的還是台積電、鴻海、聯發科等,但最有趣的是研究這些中小企業,「像我在花旗,一定早上就是會議,不能說開完會議就拍拍屁股走掉…因此我希望我能把我自己的時間放在更有效率的地方。」

學到經驗不再「猜」台股指數

今年62歲的谷月涵在圈內大家都叫他Peter,早期他曾任職於波士頓銀行的債券部門、貝爾斯登公司的英國及美國分公司的國際證券交易員等,直到1988年9月,因被霸菱集團挖角,再度來台,陸續在美林證券、花旗環球等大型外資機構擔任要職,後來又做了台灣女婿,在台灣一待就是30年,因此被封為「台灣先生」。

在這段期間,谷月涵不論是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前夕,喊出台股將跌破8千點、下探7字頭,又或是預測近兩年的這一波台股萬點,他都是首位精準預言的外資分析師。

雖然獲得法人圈的高評價,但谷月涵的台股策略研究報告也被市場揶揄成「反指標」,此次「復出」,還是難免又被問到相同的問題,他便毫不思索地說,「我在台灣看股市看這麼多年,學到的第一個經驗是,不要猜台股指數,因為股票市場就是要讓你很難看…」甚至私下也說,「最討厭就是要預估那個指數…我覺得不但沒有意義,反而是會害到人,所以我盡量是講百分比的問題,也是比較負責任的說法。」

台灣經濟成長最大因素是兩岸關係

若是談到大議題,谷月涵倒是有問必答,並習慣性先停頓思考一下再發言,從全球股市、大陸經濟情勢、海外資金回流、中小企業、中美貿易戰,甚至是兩岸關係議題,都有宏觀的看法。

「台灣的經濟成長最大因素就是兩岸關係。」谷月涵點出,2016年到現在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上台,兩岸關係是「冷門了一點」,「如果新的政府進來的話,可能對投資信心比較有幫助。」

但就怕涉及敏感議題,他也進一步解釋,就看台灣要選金錢還是主權,「都有兩面的事情,並不是說一個對或另一個不對,而就股票市場短期來講,是正面的影響。」

谷月涵仍嚮往創業

回想起過去那一大段的外資圈時光,谷月涵一派放鬆的說,「我以前就常常講說,我們這些金融產業很可笑,我們這些分析師就是分析別人的公司、批評別人的公司,卻沒有分析我們自己的公司…所以我覺得第一個應該是要用同一個眼光去分析自己的產業,去了解核心、風險在哪裡。」

至於加入團隊之後能帶來什麼樣的新風貌?他認為,除了多年的經驗之外,「品牌」也將是一項優勢,「我知道看公司要看哪一點,對外資來講是比較重要,不但是包裝給外資,對公司來講,也有助於內部管理。」

甚至他也透露,距離上次創立「月涵投顧」失敗之後,目前也正準備再次挑戰創業,「不是試一下實在太可惜了」,有了過去的學習經驗,離開職場的谷月涵,如何再度挑戰自我,外界拭目以待。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