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百年》中國沒民主 台灣卻在破壞民主

社會議題

發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五四運動,到今年剛好滿一百年。五四百年,中國官方集會紀念,領導人習近平也發表樣板講話,台灣卻是靜悄悄,好像五四與台灣毫無關聯。

中國紀念五四,台灣卻是靜悄悄

然而以前的台灣不是這樣。1921年,台灣青年張我軍在中國廈門接觸到白話文學,他瞬間啟蒙,知道這才是文學的康莊大道,沒多久就把五四火把傳遞到台灣,隨後台灣作家紛紛寫下新文學作品,包括被稱為「台灣魯迅」的賴和,也就是蔡政府那幅鬧笑話的春聯「自自冉冉」的原作者(其實是自自由由)。

魯迅正是五四運動最重要的看板人物之一,但因台灣長期反共,後來反中,於是台灣人對這位最偉大的白話文作家十分陌生。白話文運動是五四最輝煌的成就,如果沒有胡適、陳獨秀等五四健將提倡,沒有魯迅、朱自清、周作人、徐志摩等五四作家投入創作,恐怕今天台灣人在網路貼文,都還敲著之乎者也。

台灣文學創作的質與量,這些年已經漸漸被中國超越了,唯獨新詩還是大幅領先。新詩這樣的文體從何而來?就是從胡適所寫的〈蘭花草〉開始,「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而這首新詩後來也被譜成了校園民歌,開啟了台灣流行音樂的黃金年代。

五四已百年,中國離民主卻很遙遠

除了新文學,五四運動與台灣的第二個關聯是響亮口號「德先生與賽先生」裡頭的德先生,也就是民主。1949年5月,五四運動30周年,從中國來的學者殷海光在《自由中國》雜誌連續寫下幾篇社論頌讚五四,他甚至自稱「五四之子」。《自由中國》是繼承五四精神的政論刊物,在台灣播下自由主義的種子,啟蒙了許多台灣知識份子,一路傳承到《文星》、《大學》等雜誌,才有後來百花齊放的黨外雜誌,等於是台灣民主運動的搖籃之一。

五四運動提倡民主已經一百年,然而民主直到現在從未在中國土地上實現,這是五四哲人難以逆料的局面。原因在此:就在五四打破舊傳統所造成的思想真空狀態之下,馬克思主義大剌剌傳進了中國,催生了共產黨,然後不到30年內,把中國再次推入了實質帝制的深淵。1989年,五四70周年,天安門再次出現了學生運動,也是受到五四感召,而這也是中國一百年來最接近民主的時刻,沒多久就爆發了六四屠殺,民主火苗三兩下就被鐵蹄踏滅了。

五四百年了,民主比一百年前距離中國更遙遠,難道要再等一百年嗎?幾乎所有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集權國家,都不免內爆瓦解,向民主稱臣,為何中國還能撐到現在?胡適、陳獨秀如果還在世,能否給出答案?

民主在台灣,胡適與陳獨秀看了會怎樣?

民主制度雖然30年來在台灣逐漸落實,但民主的內涵卻讓很多人擔心,台灣的民主是否走入偏鋒?台灣民主一向為人詬病的是政黨惡鬥,讓政局看起來鬧哄哄,好像做不了什麼大事,甚至有不少人因此否定了民主的價值,懷念威權統治。

最近幾年因為網路時代到來,政治人物與選民之間的直接互動變得無比容易,因此民粹型政治人物大受歡迎,選舉也成了起鬨式的政治遊戲,只要大家看上眼,即使剛選上市長又要選總統也無所謂。而標榜民主與改革的政黨,一遇到政權可能旁落的危機,竟然想盡辦法要取消黨內初選。如果胡適與陳獨秀看到這類民主的副作用,不曉得做何感想?

德先生、賽先生攜手並進

五四運動是中國自從清末以來,仁人志士所開展的救國運動之一,而當時一個簡單的結論是,西方國家之所船堅炮利,就是因為人家有「賽先生」,也就是科學。引進科學方法與科學技術,並栽培科學人才,是五四最沒爭議的主張,但科學的進步與社會的穩定以及經濟的繁榮息息相關,而中國直到30年前「改革開放」以後,才真正能夠大力栽培科學人才。民主與科學,在五四時代雖然被相提並論,但兩者的關係顯然並未被深刻了解。

五四運動有兩個意涵,一是學生的示威遊行,乃抗議巴黎和會將山東權益交給日本,二是涵蓋前後數年的新文化運動。為什麼叫新文化?因為要「打倒孔家店」,破除「吃人的禮教」。儒家文化對個人與人際有一套層層疊疊的行為規範,其目的乃為了維繫農業社會與封建政治的穩定,而當工業化的西方強權將中國打得落花流水,中國人當然就會懷疑舊文化、舊道德、舊價值通通落伍了。

其實風俗習慣、道德規範與價值觀,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看是所謂的上層結構,只要下層的物質與經濟結構改變了,自然就會跟著改變。一百年過去,中國人與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不管物質與精神,幾乎完全西化,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已被證明是一廂情願的主張。

台灣啟蒙運動何在?

幾十年來,台灣也曾發生過類似五四的學生運動,但從未出現類似五四的啟蒙運動,而所有學運與社運的參與者,也提不出深刻、有系統的論述,為台灣的發展指點一條大路。不是嗎?台灣面對兩岸關係的困境,該怎麼突破?台灣的統獨問題,出路何在?台灣近二十年來,經濟體質無法繼續躍升,原因又是怎樣?台灣的民主亂象,是過度現象,還是民主發展出了問題?台灣如果要成一個已開發的進步國家,在各項物質與精神建設上,還落後人家多少?

五四百年了,台灣可以不紀念,但不能不自問,台灣社會能不能提綱契領,提出類似「德先生與賽先生」這樣振興國家與改造社會的口號與論述,並形成風起雲湧的改革運動?台灣的青年胡適與青年陳獨秀,又在何方?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