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效應》和碩童子賢:未來全球科技業可能出現兩套標準

產業動態

美中貿易戰進入進階版,隨著最近美國圍堵華為的範圍擴大,處於產業鏈一端的台灣科技業以及台灣的經濟、出口會不會受到影響?目前產業界以及官方出現不一樣的看法。

經濟部長沈榮津29日在立法院接受備詢時說,美中貿易摩擦尤其是華為事件,讓資通訊業者在市場佈局、供應鏈佈局的敏感度上提高警覺。不過,台灣的資通業者反應很快,「現在可以說,產業界去年第4季該移的都移,該重新佈局的都佈局了。」沈榮津說。

沈榮津:台商回流補足華為衝擊缺口

沈榮津表示,雖然貿易戰會衝擊到台灣GDP,經濟成長率會有影響,但是另外一邊剛好有台商返台的投資設備,這部分剛好相對會把衝擊「補起來」,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預估為2.19%。

日前沈榮津在立院備詢時也曾提到,已致電給廣達、和碩、英業達、緯創等電子五哥等科技大廠,像是廣達高階伺服器要移回來,鴻海表示會再跟品牌商談,和碩則是有部分產線會移回台灣,他有信心「電子十哥」會陸續回台投資。

不過相對於沈榮津的樂觀態度,部分專業投機機構以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對於美國圍堵華為的看法就相對保守了些。

張忠謀憂心影響技術創新

張忠謀在28日的一場演講中首度對貿易戰造成的關稅戰表達憂心。張忠謀說,貿易戰提高的關稅會對很多公司造成影響,不是轉移給進口商,就是轉移給消費者,他也擔心對華為採取限制,會影響到科技技術創新。

目前華為旗下晶片設計公司海思,是台積電的第二大客戶(今年第一、二季占台積電11%營收),美國對華為的制裁行動開始後,台積電股價從17日的高點247元一路下跌至29日盤中的低點230元。

另外,手機鏡頭製造商大立光,由於客戶結構有近三成來自華為,29日也被野村證券調降目標價,從5500元大砍到4185元,導致大立光29日盤中重挫3.34%、大跌125元,股價來到3620元,幾乎跌回今年年初起漲點。

施振榮:對台灣短空長多

針對華為事件,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未來全球科技業可能出現兩套標準,一套針對美國一套針對中國,而這就像回到過去家庭錄影帶就有VHS和BETA兩種標準,廠商需要製作兩種商品做因應。

童子賢認為,面對全新的局勢,台廠免不了有一波適應和調整,但他也認為台灣產業與廠商的適應能力仍很強,短期訂單會有調整,但「台灣廠商很厲害,不用擔心」。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則認為,現在中、美皆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因此未來兩個標準都會並存。對於未來選邊站的狀況,施振榮則樂觀表示,「我們(台灣)左右逢源就對了。」他表示(貿易戰)雖然短期大家(台商)很痛,但是「長期來講,變化越多、台商越有優勢,因爲台商彈性大,這是是我們的優點。」

新加坡星展:台灣受衝擊大於南韓

此外,新加坡星展集團也針對美中貿易戰出具了最新研究報告,根據報告指出,美中科技戰可能會干擾區域電子產業供應鏈,比較台灣與南韓兩個國家,星展認為台灣受到的傷害程度恐將比南韓大。

台灣和南韓目前為中國最大的兩個電機和設備進口來源,分別占22%和19%,就占各自的GDP而言,影響台灣達19%,南韓為6%。華為的核心供應商也有10家來自台灣,只有2間是南韓廠商,因此報告研判,華為事件對台灣的衝擊相對大於南韓。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