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期發生一連串的示威遊行抗議活動,網路上更有民間人士發起銀行擠兌拋售中港資產的行動,香港股市12日下跌114點,累計從6月9日反送中遊行以來,港股在短短兩個月就跌了超過6%,隨著示威活動持續越演越烈,對於金融市場更是不利。
台灣金融業在香港曝險破兆元
香港反送中從6月9日發起,至今已經延燒2個月,但衝突仍持續擴大,12日香港示威民眾更擠爆香港機場,造成機場運作嚴重癱瘓,在港民持續發動抗爭之下,對於香港金融市場也造成衝擊。
根據金管會日前公布統計,台灣金融三業(銀行、保險及證券期貨)對香港曝險總金額,截至6月底為止,合計為1兆282億元,相較於4月底又大增了443億元,其中,又以銀行業增加最多。
進一步分析各業別,截至6月底為止,台灣銀行業在香港授信已達5647億元、投資1705億元,合計7352億元,這個數字已從4月的6930億元,增加了422億元;另外,保險業在香港投資及設立子公司曝險金額合計有2151億元,至於證券業總曝險則有779.54億元(不含基金投資部位)。
「現在香港罷工的一些作為,沒有影響到既有的金融市場運作,至少到今天為止。」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12日出席公開場合表示,截至目前為止,香港分支據點的通報結果還沒有受到影響。
網友發動0816銀行大匯兌
不過,網路上傳出有人將在0816發動銀行大擠兌、拋售中港資產的行動,號召港人將所有銀行存款從銀行提走或匯到離岸戶口,企圖將香港銀行體系結餘歸零。對此,顧立雄說,「我們在香港的銀行並不是以消金為主,應該是當地銀行比較會受到影響…我們認為,我們的銀行不會是他們的首要目標,但必須持續關注。」
一名在香港設有分行的國銀主管則說,台灣的銀行業在香港最主要往來的對象,大概都是以台商客戶,作為海外資金調度為主,另外一部分,則是參與在香港上市櫃集團的放款業務,「多少會受到影響,這是有可能的」,不過與台商、台資銀行往來佔大的比重,預計影響沒這麼大;倒是未來在香港的跨國集團是否轉移陣地,移到新加坡或是其他城市,後續仍要持續觀察。
謝晨彥看香港局勢:基金大戶開始縮手
今年6月才剛從香港回來的豐彥財經執行長、香港豊翊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謝晨彥觀察,最近香港的政局情勢動盪確實讓許多的基金大戶減少在香港的交易量,「現階段是如果中國對於一國兩制的定位變得很模糊、甚至變得很強硬,實際上他們擔心如果香港的金融制度跟中國一樣的話,基本上整個遊戲規則就要重改,因為香港是一個財富管理非常發達的地方,跟中國是截然不同。」
謝晨彥指出,外資開始擔心香港未來金融業的地位是否能夠持續,部分機構已經開始轉往前進新加坡布局,原本計畫赴香港IPO開始取消、人員也出現異動等,「目前來看,大部分有在香港設立分公司的國際金融機構,他們同時也在新加坡設點,這一部分的移轉會很明顯;再來,權力授權變成新加坡的權限變大了,相對來說,香港辦公室則開始調整。」
除此之外,除了香港本身的政局問題之外,加上近期人民幣貶值也導致了幾個主要現象發生。第一,中國本土資金一直透過香港將資金外移;其次,香港銀行的港幣庫存不斷減少,因為大家想把港幣換成美元挪走,造成港幣流動性差。
謝晨彥進一步指出,目前有不少中國資金利用滬港通或是深港通模式買港股,買了港股之後再出售股票,轉換成現金或用股票再跟銀行質借套現,「所以我們可以很明顯地觀察到,往香港流入的資金是增加,可是港股卻是跌的,這是很奇怪的現象。」
港幣改釘人民幣,恐怕還言之過早
另外,從1983年開始港幣與美元實施聯繫匯率制度,也就是匯價水平幾乎是「釘住美元」,就某個層面來看,這也是香港與中國「一國兩制」的重要象徵,港府以穩定匯價,美元兌港元匯率始終在「7.75~7.85」之間浮動。然而,隨著香港抗爭再起,港幣不再釘住美元而是改與人民幣進行掛勾的聲音,又再被市場討論起來。
台新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陳有忠則認為,港幣改釘人民幣需要具備的先決條件是,人民幣必須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完全自由兌換,如果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中國還是會需要留下港幣這個活口,讓資金流向西方國家。顯然來看,港幣與人民幣的掛勾並非是短期內可行的方案。
「現在言之過早,但未來可能朝向這樣的路走。」陳有忠則說,倘若一旦港幣不再釘住美元,改釘人民幣,等於是宣告香港失去金融中心的地位,勢必一定會造成外資大撤出,金融秩序造成大混亂,港幣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