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砸6億美元搶走與台建交36年的南太平洋友邦索羅門和吉里巴斯,外交「跳島割喉」下搖搖欲墜的還有吐瓦魯;總計3年來讓我邦交國少了7國。除了一貫的「一中原則」,只要國內情勢嚴峻或有機可趁,中共必將焦點轉移至外交;這次其與索、吉二國建交,主要還包括突破美澳日印同盟的「第二島鏈」,插旗南太平洋。
台灣扼守東、台、南海及西太平洋戰略中樞
尤其人口11萬的吉里巴斯,國土雖僅811平方公里,卻橫跨國際換日線(調整前)東西3個時區及赤道南北,等於盤據太平洋核心,特別是其海域面積廣達360萬平方公里,比整個印度還大,且超過中國1/3。
1997年中國曾在吉國東部的萊恩群島(Line Islands)最北端建立觀察本國衛星,更監控美國衛星及軍事動態的「航天測控站」,這個基地距美國太平洋艦隊所在地的夏威夷只約1600公里,主要目標是鎖定美軍飛彈測試、裝備及人員調動、衛星蹤跡等;中吉建交,不完全是基於台灣因素。
其實以中共的一貫手法,要不計代價將台灣十幾個邦交國一舉殲滅,輕而易舉;國安會即示警,北京已展開對台「複合性威脅」,年底前可能再斷我1至2個邦交國。
關鍵是「零邦交國」之後台灣真的就會「人間蒸發」 ,或果真像無知無德之國民黨前外交部長所說「台灣自然就被統一」乎;國際上會袖手旁觀、台灣不會鋌而走險、美國不會幫台灣解圍甚或出招反擊嗎?
台灣上銜面積700,000平方公里的東海,鎮守55,000平方公里的台海,下接巴士海峽直通廣達3,500,000平方公里的南海,西臨一望無際的太平洋,每年有逾10萬艘次各國商船、油輪於台灣四周自由航行,以及頻密的捕撈等。
此外,位於東亞最重要之A-1國際航線的澎湖,每天有300多架次的國內外客貨機經其上空,換算每5分鐘就有一架班機通過,每年至少有100,000班次客貨機飛經澎湖,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現狀不被改變才符合國際利益的價值
一旦台灣淪為中國的一部分,現今國際現狀被改變後,那麼東海、台海、南海、巴士海峽及西太平洋勢必成為共產中國的內水、內海、領海、經濟海域,以及領空,包括俄、朝、韓、日、東協、美歐等,非經中國同意,都不得自由航行、捕撈、開採、探測、救援、演習。
另方面,台灣若失守等同美日第一島鏈遭突破,首先面對的是台灣東部海域跟日本琉球的衝突將四起,其次是解放軍可於太平洋直接進出,甚或直達美國西岸,這也是釣魚台及南海不斷發生衝突後,美國重新評估台灣存在價值的主因。
因此必須認清的是,自由民主雖是台灣與歐美日共同的核心價值,卻未必等同歐美日的共同利益,對全球而言,身處東海、台海、南海、巴士海峽及西太平洋之戰略地理中樞衍生的和平穩定,才是台灣真正符合國際利益的價值。
那麼一旦台灣邦交國全遭中共收買而淪為「零邦交國」後,又將如何?現今非洲和阿拉伯半島間之索馬利亞北部的索馬利蘭(Republic of Somaliland),1991年宣佈獨立,但因邊界爭議,至今28年得不到任何國家承認,成為全球唯一零邦交國後,其官方貨幣在國外無法流通,導致失業嚴重,通貨膨脹惡化,2018年初兌美元匯率衝到10000:1。除此之外一切還勉強,太陽每日照樣東昇西落,現該國也已在非、歐、美洲設立了12國辦事處。
另東歐的科索沃,有90個友邦,獲111國承認,也是世界銀行、國際刑警組織成員,卻遭祖國「塞爾維亞」打壓,不被中、俄等承認,至今進不了聯合國,也無專屬的電話國碼和網域名稱,護照亦不太好用。儘管如此,科索沃仍不斷尋求外交突破,2018世界杯足球賽就首度以國名參賽,不過跟「中華台北」類似,不能在球衣上展示象徵國家的圖案,也不能播放國歌。
地位未定,美國最具決定台灣終極命運之權利
然台灣既不是索馬利蘭,也非科索沃,除了國力、實力堅強,歷史和社會結構甚複雜,面對的更是世界僅次於美國的強敵;環球時報即嗆聲,中國在政治、經濟各領域都已太強大,任何國家都沒理由站在北京的對立面,因此台灣將持續流失現有的邦交國,直到變成「零邦交國」。
外交割喉預料仍將持續,至於北京會否真讓台灣零邦交,至今仍不明確,因真若如此,意味著「中華民國」不被國際承認,可能讓台灣做出其他選擇,產生不可預期的局勢變動。
台灣被清朝割讓日本時,中華民國還未誕生,也即ROC肇建時,不包括台灣;而中華民國奉盟軍統帥之令代行接收台灣時,中共還未建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也沒有台灣。
最關鍵的是,二戰後舊金山和約第2條「領土放棄」明載:「b).日本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f).日本放棄對南沙群島與西沙群島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卻未有明確的國際法依據指明放棄給哪一國。
因此美英等咸認「台灣地位未定論」;而東亞太平洋戰爭最後唯一真正打敗日軍的是美國,就國際法理,最具決定台灣終極命運之權利的就是美國;但因尚非最後關鍵時刻,美國仍保留這項權利主張。
現今台灣雖只剩15國建交,但與美日歐盟等仍維續一定程度的友好關係,雙方也互設代表處並互派代表,台灣免簽國更多達149個,與我實質同盟的美國,除了有具國內法地位的「台灣關係法」,近年還通過多項友台法案,也是實質外交體現。只要台灣鞏固經濟實力、深化民主、整合公民共識,應可持續在國際保有一席之地。
至於面對零邦國的可能,台灣又該如何因應?對各方衝擊最小的就是繼續以「非金錢外交」方式於國際矛盾中尋建新的邦交國。另方面應認清「建交」和「承認」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故需不斷主動與友好國家尋求台灣如何突破障礙進入國際社會框架之道。
以台灣關係法基礎將台美外交提升至領事層級
「零邦交國」不代表主權不存在或國家滅亡,這就有如「沒人公開強調你是人,但他們有些還是跟你作買賣、交朋友,甚至到你家作客,更多人則歡迎你到他家去玩!」該有的禮數如外交豁免、設代表處、互簽條約、交流訪問、災難救援、快速通關、護照免簽、軍事互動等實質友好,全然盡在。
德不孤,必有鄰;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委員會主席Cory Gardner 5月曾聯手多名參議員,提出「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簡稱台北法案),要求美方出席國際組織的代表透過發言及投票等方式,力挺台灣的會員或觀察員身分,鞏固台灣全球邦交,該法案待完整研討後,預料不久將來應會通過。
尤其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最大消費國、科技帝國,以及國防武力最強,台灣歷來失去的邦交國加總不及一個美國重要,何況全球197國中,除了美國沒一國能保護台灣,故與美國維持戰略性的政經邦誼,重於一切。
以戰略夥伴角度說服歐美
未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戰略夥伴」 的角度說服美國及歐盟,在「台灣關係法」的基礎上,設法將雙方提升至「領事」層級的外交關係,並加強軍事合作,終極目標則是研商簽訂「台美軍事防禦條約」的可能。
另方面台灣應積極從事非傳統外交,從學術、文化、醫療、科技及體育等與其他國家進行更實質的交流,在國際秩序重組的階段,不必拘泥於邦交國數字之得失而自陷內鬥;最理想方式是與美國合作將現今諸多以「國家會員」為主體的國際組織改為以「主權實體」之會員資格,若有可能,則重新籌組新組織,擺脫霸權的干擾。
若零邦交國果真應驗,且讓台灣難以立足國際,那剩下唯一之路就是於美歐日的見證下,殺出生路舉辦「公民自決公投」,公投選項包括:1) 維持零邦交國現狀,俟機突破;2) 修憲以台灣名譽重新走入國際社會;3) 要求美日召開第二次舊金山會議決定台灣未來,或以「一國兩制」方式委託美國託管;4) 與美國統一;5) 以「一國兩制」方式與中國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