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大家是否還記得去年底轟動醫界、生物界和科學界的「基因編輯寶寶」事件?
事件為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及其團隊,透過基因編輯技術,對一對雙胞胎嬰兒胚胎細胞的CCR5基因進行改造,從而使嬰兒不被愛滋病病毒感染,也是全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
乍聽之下是美事一件,但事發至今不再有賀建奎的最新消息,到底基因編輯是什麼?爭議點在哪?又存在哪些道德和醫療倫理問題?
為什麼「基因編輯」有爭議?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沈冠印,接受《信傳媒》專訪時先解釋,「愛滋病病毒能感染T細胞進而摧毀免疫系統,病毒是藉著T細胞上面CCR5蛋白質而感染的。研究發現,在帶有突變CCR5的人中,不易感染愛滋病病毒。因此,利用這樣的理論,賀建奎將基因改造過的受精卵植入到子宮去受孕,讓一對愛滋帶原的夫婦生下一對雙胞胎(露露跟娜娜)。然而,CCR5據報導與腦的發育有關,若將這基因剔除則很可能影響胚胎發育。CCR5這類的趨化因子受體,其實是發育過程中細胞的定位系統,引導發育的細胞移動到哪個位置而決定胎兒長出各種器官。」
沈冠印進一步解釋,「科學家們在研究細菌的基因時,發現細菌有種獨特且重複的序列,這些序列在後來的研究發現,和阻止噬菌體這種病毒的感染有關。細菌內這些特殊功能的蛋白質和DNA序列搭配,可以切割噬菌體的基因組,因而避免被感染。後來科學家們將這項細菌的特殊技能應用到哺乳類生物上,也就是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讓Cas9蛋白質可以去找到一段特定的DNA序列進行切割,則可能使得目標基因被破壞。隨著技術的演進,這種基因編輯技術也可以活化或抑制基因的表達,而達到對基因的調控。」
他表示,如果想改造一個生物,那一定是先改造牠的基因,影響基因後續功能上的變化。CRISPR-Cas9 這項基因編輯技術能用來修正單一有機體、植物或動物的基因缺陷,但賀建奎將這項技術使用在人類胚胎中,而且很可能生殖細胞具備的特徵,會遺傳給後代。
「基因編輯」嬰兒是騙局一場?
那生物界、科學界怎麼看基因編輯嬰兒這件事呢?
沈冠印做個比喻,「基因編輯技術是一項很前瞻,很有影響力的一種生物科技。這項技術可以為人類克服疾病帶來很多可能性。但擁有這項技術,就像是擁有一把銀行的保險箱鑰匙,可以開啟巨大的財富。然而,只要鑰匙插進去也會啟動警報器。但如果這個警報系統是可以被屏蔽的,你會不會想進去奪取財富?法律再嚴格,它也會有疏漏的地方。就算你不是為了錢,是為了幫助人的正當理由,像是一對很可憐的夫妻來找你,想請你解決愛滋病垂直感染的問題,在法律之外,你會不會想試試看幫助他們?」
「科學界現在擔心的是,假使基因改造的人類活下來了,他可能具有某種能力或優勢,這項優勢可以遺傳給他的後代子孫。那麼,其他的人勢必就會變弱勢。在自然界可以從從演化的角度觀察到,生物具有某種基因變異且適應這個環境,在演化的長河中,這個生物會慢慢變得優勢,甚至造成其他生物的存活壓力。但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則縮短了基因演化的時間,即使只改造了一個基因,就有機會變得優勢。這會對人類社會產生很大的衝擊。」沈冠印指出。
不過沈冠印進一步解釋,「目前基因編輯技術,當Cas9切斷DNA的過程中,藉著生物體內非同源基因修補機制修補斷裂的DNA,該過程中可能出現序列上的錯誤,錯誤的基因不能發揮功能而達到基因剔除的效果。在實驗室中,有足夠的細胞可以被篩選,而得到基因剔除的細胞。即使基因編輯技術能成功觸及目標基因機率可以達到90%,但是Cas9作用之後,後續非同源基因修補機制會得什麼樣的DNA序列,則無法預測。如果基因修補機制出錯,來不及修補斷裂的DNA,或者基因序列的錯誤程度太大,則細胞會死亡。」
「如果是應用在數量不多的受精卵細胞,而這個錯誤過程的機率又是難以估計的,需要嘗試幾個受精卵才會成功一個?科學界其實也一直提出質疑的聲音,就技術上來講,誕生基因編輯寶寶機率其實是滿低的,生出畸形兒的風險也很大,所以他(賀建奎)雖然在發布的影片中宣稱實驗成功,但沒人能查證基因編輯嬰兒,目前還是謎團。」
基因編輯技術已被視為當今治療人類疾病最有前途的新方法之一,但比爾蓋茲不久前也公開表示認為基因編輯可能會加劇貧富不均,認為全世界對這個議題討論的還不夠,並認為基因編輯至少應該像人工智慧一樣受到關注,國際著名刊物《Nature》雜誌甚至將賀建奎稱為「基因編輯流氓」。
「假使基因編輯技術不要修改重要的基因,不要在人類胚胎上執行,例如只要改變頭髮顏色可不可以?治療癌症這類不治之症?就像開車一樣,我可以隨心所欲直行或轉彎,但必須遵守交通規則,大家都可以順利達到目的地。想要更快更好這是人的慾望,阻止這種技術的發展其實很困難。但如果有很完善的監督機制,又可以利用這項技術造福人類,社會各界應該重視和討論相關的法律與監督機制。」沈冠印表示。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無疑是科學研究的強大工具,但仍有太多科學和倫理問題還尚未獲得解答,如何將這個強大的工具,以最適當方式來運用,是所有法律,生物醫學,社會倫理各界都該謹慎去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