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本來要在上周三(16日)的中執會通過不分區立委提名委員會名單,卻因與會人數不足而流會。流會原因眾說紛紜,不少人認為乃因立法院長蘇嘉全為了不分區立委名單暗中杯葛,導致非蘇新派系多位中執委不出席。
蘇嘉全到底有沒有串聯抵制民進黨中執會,難以求證,然而他說他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就太客氣、太謙卑了,因為以他是蔡英文愛將的地位,要拉攏一些中執委,恐怕不是難事。而蘇嘉全這一怒,也再度點燃民進黨內茶壺風暴。
不分區之爭是下屆屏東縣長前哨戰?
有人說,蘇嘉全杯葛中執會乃「造蔡英文的反」、「反對新蘇連」(新潮流與蘇貞昌連線),其實他應該是為了姪子民進黨現任立委蘇震清未能列入安全名單而不滿,非蘇新人士才為了派系利益而響應。
蘇嘉全敢這麼做,證明這份名單並非蔡英文總統主導,頂多只是瞄一眼後沒反對,於是蘇嘉全認定還有爭取空間。蘇震清知道自己沒列入安全名單後,第一時間嗆說要退黨參選,顯然也因為他以為這份名單是黨主席卓榮泰操盤,後來卓硬了起來以後,蘇震清才又軟化道歉。
蘇嘉全不只搞不定姪子蘇震清,他的太太洪恆珠也打算脫黨與現任立委鍾佳濱對打,而蘇震清似乎也想競選2022的屏東縣長,頗有「屏東就是蘇家囊中物」的意味。此外,蘇嘉全幾年前也爆發了農舍爭議,但蔡英文依舊重用他,原因出在她只喜歡不威脅她領導地位的人。
領導者都不喜歡領導地位被挑戰,但蔡英文的控制慾與不安全感相對強烈一些。另一個證據:所謂「英派」掌門人陳明文立委,也是頗有爭議,但蔡英文並不以為忤,依然讓他扮演縱橫捭闔的角色。
民進黨的次分群,從新潮流開始……
政黨派系以社會心理學來說是所謂的次分群(subgrouping),而次分群的出現,對母群的運作當然構成障礙。
民進黨派系始於1983,由黨外雜誌《新潮流》編輯群組成了「編聯會」,後來改叫新潮流,而新潮流信奉列寧的「民主集中制」,也就是民主雖是最終程序,前端必須由革命精英領頭,而且極重紀律。同一時期,還有參與過《美麗島》雜誌和美麗島事件的人組成美麗島系,不過組織相對鬆散。新潮流後來發展得很好,其他民進黨員見狀又紛紛組成各派系,所以說新潮流是民進黨派系文化的濫觴,並不為過。
新潮流的組織型態是「民主集中制」,鬥爭方式則是「割喉割到斷」,加上30年來派系積極培養人才,甚至有人跨出政界往商界、法界、兩岸發展,這樣的發展模式取得巨大成功,甚至帶動政黨輪替,然而也引來非新系人士的反彈,於是在2006決議解散派系。只是,沒多久民進黨爆發扁案,緊接著2008失去政權,但新潮流依然可以在兵馬倥傯之際以智庫等名義繼續進行次分群。
蔡英文無法終結派系文化
蔡英文不是一個喜歡次分群的人,她甚至連心腹人馬也沒有,再加上她的學者背景,與改革民進黨的企圖,於是2008初掌民進黨一直到2016當選總統,她的決策圈子與核心團隊,大概就是學者、文青、過去熟識的朋友,以及蘇嘉全這類沒有威脅感的職業政客。
行政院長蘇貞昌這幾個月成了蔡英文的重砲手,現在也名列不分區立委提名委員會名單,但蔡英文為什麼在2016,理都不理蘇貞昌?就因那時蔡英文對這些民進黨傳統政客與派系看不上眼。
如果2016蔡英文就任後,執政成績亮眼,代表學者團隊與文青幕僚路線也能治國,那她的「英派」肯定可以吸納各系,民進黨的派系文化就會真正終結,可惜蔡英文的施政滿意度一直下墜,「英派」只是虛名,終至必須引進新潮流系的賴清德當閣揆,以及陳菊當總統府秘書長,等於是讓派系分享她的治國權力。
蘇貞昌穩住局勢,新蘇系獨大
然而即使新潮流出馬,仍無法扭轉蔡政府的施政滿意度,導致去年底九合一選舉大敗,而這時,蔡英文發揮了談判家的「務實」身段,找來了原本礙眼的蘇貞昌合作,加上反送中助力,想不到一舉拉抬了她的施政滿意度與2020連任選情。蘇貞昌是巨星級,次分群的選定大都是現實考量,目前則是與新潮流合作,共同拉抬蔡英文。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新潮流與蘇貞昌的輔佐,蔡英文不可能在將近一年來奇蹟式翻轉被看衰的連任選情,包括在黨內初選擊敗勁敵賴清德,以及近三個月來連任民調領先韓國瑜超過十個百分點,而其代價就是民進黨的派系政治不只死而復生,甚至登堂入室,成了蔡政府的執政動力。
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什麼對新潮流這麼反感?就因他認為新潮流對他「割喉割到斷」,而那股嗜血氣息,在近半年來操作反中氛圍與打擊韓國瑜的戰術裡,也清晰可辨。黨內現在可與新潮流抗衡的派系只剩正國會,此乃前閣揆游錫堃創立,糾集了新潮流以外的散兵游勇,逐漸形成可觀勢力。或許此番蘇嘉全對不分區提名委員會名單的反彈,背後也有這些人的讚聲。
蔡英文雖然虧欠新潮流與蘇貞昌,但她能在這幾個月翻轉2020總統選情,也證明了她的政治實力,因此假使她能順利連任,國會席次也不會太難看,未來還將是她與新潮流共治的局面,或許對閣揆人選她還能說得上話,但2024的接班人選,則是必須和新潮流一起來喬。
不分區爭議需注意選民觀感
至於黨主席卓榮泰,乃是九合一敗選之下派系妥協的產物,他是謝系的大師兄,但謝系沒落後他的派系色彩就淡化了,政治能量也不及先前扁、蔡等黨主席。不過他卻想要改革民進黨,於是在黨內總統初選時不受「英系」要脅,堅持走完流程。他也找來前客委會主委羅文嘉,而羅找來學運領袖林飛帆,卓羅林體制基本上是基於改革民進黨的用意。
只是2020之後,卓羅林的功能就會結束,屆時民進黨主席一職,恐又將淪為派系角力熱區。
次分群的最大弊病是不受母群控制,久了難免走偏鋒,新潮流的「民主集中制」與「割喉割到斷」如果是萬靈丹,就不會有2006扁案的發生。事實上從民進黨2020總統初選爭議來看,民進黨並不是真正的民主信仰者,他們到了危急存亡之際,還是相信菁英領導。
此外,派系發展的另一個問題是形象問題,比如蘇嘉全家族這陣子的動作,給選民的觀感如何,蔡英文必須謹慎處理。離投票還有兩個多月,千萬不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