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除了每周上英語、閩南語,107年開始,還要加上東南亞國家語言?日前教育部長潘文忠宣布,由於台灣有26萬多名新住民子女就讀於中小學,為了將東南亞國家文化帶進台灣,讓台灣與東協國家增加連繫機會,107年國小新課綱中,將把東南亞國家語言列為國小必修語言。
東南亞語列必修,師資在哪裡?
立委林麗嬋是來自柬埔寨的新移民,談起教育部要將東南亞語列為必修,除了開心新住民的母語受重視外,她也憂心:「政府配套做好了嗎?師資在哪裡?」
據統計,國內有10多萬名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也是未來教育部推動東南亞語言的最佳師資,外交部移民署目前已培訓2300名母語教師。教育部國教署表示,若未來小學各年級都要學東南亞語,預計需要近2700名,大約還需300多名師資。
母語教師不只要會說,還要會教,國教署目前針對移民署培訓的2千多名母語教師,進行「教學支援人員」培訓,目前已成功培訓1300位,但僅能滿足越南和印尼語師資需求,但是另5種語言仍未補足,將趕在107年政策上路前完成。
在政大外語學院擔任講師的越南新移民陳凰鳳表示,許多新住民渴望把教東南亞語當成工作,目前小學教師鐘點費320元,她建議教育部能與新移民家長合作,並提高鐘點費,鼓勵新移民投入教學,除了創造新移民就業機會外,也才能達到「共好」目的。
每周3節英語、1節鄉土語言
根據目前實施12年國民基本教育綱要,目前全台各地小學皆於三年級開始上英語課,除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及新竹市,可在向教育部申請備查的情況下,將英語課程提前延伸至小學一年級。
目前小學生每節課40分鐘,低年級每周上2節英文課,中、高年級每周3節,除此之外更有每周1節鄉土語言課程,上閩南語或客家話,中、高年級每周上課時間32節課裡面就有4節課在學語言,未來要學的語言數將持續增加。
教育部國教署原住民族及少數族群教育科長張世沛指出,未來小學生可從越南、緬甸、印尼、泰國、柬埔寨、菲律賓、馬拉西亞等七種東南亞語言中擇一學習。
「站在導師立場,真的擔心孩子的壓力太大,」一名台北市小學導師表示,看著孩子下課後「再戰」安親、補教機構,補習各學科,擔心未來孩子壓力增加,也認為教育部須再討論實施方式,別讓孩子忙著鑿不同專業的井,卻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