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下水道普及率不到4成 衛生紙丟馬桶行得通嗎?


12月8日環保署長李應元到衛環委員會備詢,在立委盧秀燕質詢之下,表態支持「衛生紙應沖進馬桶」,將在一週內作出正式的政策宣示,並在三個月內積極與相關業者溝通。此言一出,讓所有人習以為常的生活思維大翻轉,但衛生紙能不能沖進馬桶,其實還要考慮很多問題。

問題1:衛生紙與面紙大有別

衛生紙是民生必需品,但很少人仔細拿起來端詳研究。一般民眾常用的「清潔用紙」其實可以粗分成衛生紙與面紙,最大的差別是在外觀上是否有印花或凹凸不平的紋路。市售80抽、100抽的多半屬於衛生紙,印花或紋路是為了增加摩擦力,兩張薄薄的衛生紙不會輕易分開。而平常隨身攜帶的袖珍包多半是面紙,顧名思義原本是設計來清潔臉部,所以比較光滑,沒有紋路。

外觀與用途上的差異,源自於面紙裡有添加「溼強劑」,會讓面紙遇到水的時候比較不容易分裂。沒有「溼強劑」的衛生紙沖進馬桶比較容易碎裂,就李應元「『衛生紙』應沖進馬桶」的說法是可行的。不過許多人在如廁時仍是使用「面紙」,如果沖進馬桶之後可能因不易分解,造成馬桶堵塞與汙水處理程序的負擔。

問題2:台灣汙水下水道尚未完全普及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在今年10月底的統計,台灣的汙水下水道普及率僅39.7%,各縣市差異頗大,更有許多縣市普及率都不到一成,其中台東不到1%,而最普及的馬祖有近85%,其次是雙北有7成至8成的普及率。也就是說,目前台灣多數廁所汙水處理仍是先排入建築物的化糞池內,衛生紙或面紙將使化糞池的累積速度加快,可能會增加抽水肥的成本。

環保署在2010年曾經做過研究,結論顯示「衛生紙投入馬桶後,不僅增加下水道系統之負荷,亦將增加化糞池水肥量,並可能導致水肥溢流、化糞池阻塞及管線通水不順等情形,致影響承受水體環境品質及住家附近環境衛生。」環保署環管處簡任技正邱國書認為,此項政策將優先在六都推動,希望可以成為台灣公共衛生的典範,不過六都除了雙北之外,其餘四都的下水道普及率也都不到5成,桃、中、南甚至不到3成,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沒有建設汙水下水道的地方,除了是排入化糞池內處理之外,有些則是排入雨水溝,導致發臭或蚊蟲孳生,對居家環境造成影響。但是汙水下水道的施建經常在私產權範圍,必須要民眾自願配合提供工程空間埋設管線。邱國書說,「未來也會和營建署針對汙水下水道的設置有更進一步的討論,從公共建設著手,建設一個完善的汙水處理環境。」

民間、政府雙管齊下

盧秀燕的質詢起因於台灣處於悶熱、潮濕的亞熱帶地區,沾有穢物的衛生紙或面紙如果累積在廁所,將影響民眾如廁的舒適度與健康。事實上,環保署的研究也曾提出建議,「公廁管理單位應採用加蓋的垃圾桶,加強公廁環境清潔及清掃頻率,以免衍生如廁觀瞻及臭味等問題」,不過這樣仍然無法解決病菌滋生的問題。

邱國書提到,在明年2月前將會和造紙業者召開會議,主要希望業者未來可以多生產小包裝的「衛生紙」,並在包裝上加強協助宣導可丟入馬桶,也標示出在水中溶解的指數等,讓民眾有更多的資訊可以來選擇。除此之外,他也建議各地公廁的主管機關未來在販賣機的建置上,可以多提供「衛生紙」,多管齊下改變原本的生活習慣。

《 延伸閱讀 》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