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核彈真相:仿效神風特攻隊的「玉碎計畫」?


台灣的核彈研發成果遭到美國全面封殺,是因為郝柏村踩到美國紅線,而這條「紅線」在抗議的其中之一,是賀立維提出「玉碎計畫」背後可怕的企圖心?

撰文=陳儀深/訪問,彭孟濤、簡佳慧/整理

事實上,這個謠言可能是在我出走前一年傳出來的,也就是在郝柏村踩到美國的紅線之後。所謂的紅線,1980年代期間美國都未曾解釋,直到最近北韓的核武問題惡化,他們才對外說明,而當時包含我和郝柏村在內,所有參與核武研發的人員,都不瞭解確切的紅線到底是什麼。我們以為只要不違反「絕不製造」的原則,就可以繼續研發。

雖然第二所明確告訴我們,「天馬計劃」無法進行,也就是不能研發這種地對地中程彈道飛彈,但那時我們絕對沒有考慮拿來玉碎,我們考慮仿效「神風特攻隊」的作法,利用自製F-CK-1經國號戰機裝載核彈發動攻擊。所謂「神風特攻隊」的作法,是指沒有結婚、沒有家人的志願飛行員事先不知道要載運核彈,只知道有一項任務是單程的,飛出去很可能再也回不來。我們之所以選用經國號戰機,因為那是由我們設計開發的,我們能夠自行修改作戰半徑。我們當時希望把作戰半徑提升到1000公里以上,這樣才能有效配合核彈的射程。

台灣自製的經國號戰機,曾被中科院計畫作為核武的投射載具。但因為經國號戰鬥機的續航力不足,因此核彈裝置必須整合在外掛的副油箱中。圖中的經國號戰機,除了機腹下的大型副油箱外,還有掛載於機翼下的「萬劍機場聯合遙攻武器」,這也是目前經國號戰機唯一的長程攻擊性武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中科院曾研究將初級的原子彈裝進經國號戰機的副油箱裡面。藉由攜帶副油箱,經國號戰機才有足夠燃料完成飛行任務,只是一旦改裝副油箱後,戰機的燃料最多只能飛單程,恐怕飛到800多公里後,執行完原子彈投擲任務後便耗盡燃料回不來了。飛行員是否以身殉國等,是政治作戰層面的議題,並不是由中科院來考量。事實上,這種「神風特攻隊」的大膽作法已牽涉到有沒有踩到紅線的問題。正因為我們有這種企圖心,美國知道以後便決定攤牌。

從邏輯上來看,既然原子彈製造出來,當然必須考慮到投射的問題。有人懷疑,蔣經國晚年背著美國研發核彈,將固定式的核設施設置在龍潭石門水庫旁邊,是為了在最危急的時候「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坦白說,核武製造出來卻是自己炸自己,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有這種「玉碎」想法的人,我說句重話,實在不配進入核武研發團隊。這是一個良心上的問題,而非政治上的問題。我們怎麼可能把無法投擲的核彈反過來自我毀滅?這是天大的笑話,而且侮辱我們所有參與核武研發的人員,特別是吳大猷、王唯農等前輩。賀立維提到的「玉碎計劃」的構想,純屬虛構,搞不好有幕後黑手在刻意操縱、散播。這種謠言十分可怕,而且對我們這些核研所參與者來說,近乎是一種人格上的侮辱。若我們知道核武器的危害性,卻將研製成果拿來玉碎,那就太沒有良心了!

我認為賀立維也許變得極端化,甚至有醜化蔣經國的成分,這是我最忌諱的事情。包括現在部分反核人士,也很極端化,他們認為核能是萬惡不赦的東西,也反對核能的和平用途,我相當不以為然,核能議題應該以理性的態度討論。我從核武研究轉變到支持非核家園的過程,這中間有許多的考量與感想,但我希望透過這次訪談的內容,讓國人理解當中的邏輯推演與理性探討,千萬不要落入極端化,因為這對台灣來說,並不是正向的發展。

反駁賀立維的論點

為何賀立維會強調龍潭的「玉碎計劃」呢?

當年我在核研所負責模擬部分的工作,主要是模擬包括核爆炸的威力、釋放的能量、輻射涵蓋範圍等,這些都得用電腦運算出來。運算過程中,我們不需要知道像是東京的地理位置或台北盆地的周邊環境,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國內外關於原子科學的相關研究報告,像是李文和給我們的那些已發表的學術資料中關於物質在高溫、高壓下的參數。有一年,在龍潭的陸軍司令部,要和原委會、核電廠及當地醫院舉行擴大的核生化防護演習,包括有關核生化還有反登陸等演習項目,地點在大溪員樹林。

一般的演習都會模擬災害發生的情境,例如消防演習會模擬火燒的情況,但核生化的防護演習,不可能真的放一個汙染源,但至少要讓演習單位知道核災變的範圍,所以他們就向中科院要求有關核生化、原子彈爆炸威力模擬的資料,以此假想狀況來設定出一個演習目標,於是我們提供計算過後的威力圖,讓他們了解核爆炸的威力、範圍和影響程度,進而擬定演練的計畫。為了提供相關的資訊,中科院就以龍潭地圖為底圖,並套用在已算出的爆炸威力與輻射範圍圖上。

這就是賀立維所謂「玉碎計劃」的真相。

賀立維倒因為果,將龍潭作為靶心,再來計算原子彈的威力範圍。事實上電腦模擬所需的數據、資料,跟用在什麼地方毫無關連,但怎麼會扯出「若原子彈送不出去,就要在龍潭自爆了」──即所謂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那真是天大的笑話,而且怎能將此模擬計算影設成軍事強人或是蔣經國他們的旨意呢?

如果有人知道有玉碎計劃,卻選擇繼續做下去,那他的職業道德是有虧損的。這亦是對所有參加有關核武器的科技人員的一大汙辱。若他口口聲聲關心台灣老百姓的福祉,但仍然埋頭苦幹執行玉碎計劃,其良心何在?幸好這根本不是事實。雖然賀立維也提到,在軍中要絕對服從上級命令,但還是有很多方式可以退出那個研發團隊,甚至改加入與核電廠有關的研究工作,當時後者的研究人力其實很欠缺。只要賀立維提出希望轉到核電廠方面的硏究,相信核研所也會非常樂於替他轉換跑道。對於台灣發展核武的過程,我認為還有一些有資格可與賀立維做更深入討論的人,恐怕只會對他解讀「玉碎計畫」的論點,一笑置之罷了。

內容來源:《核彈!間諜?CIA:張憲義訪問紀錄》(原標題為「郝柏村與黃孝宗」)由遠足文化授權轉載。

­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