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便秘困擾者罹「帕金森」機率比一般人高!中醫師:靠2方向調理

醫療保健

有哪些典型帕金森氏症的症狀時需要注意,中醫又是如何治療帕金森氏症呢?

帕金森氏症好發年齡大多在5、60歲以後,主要的症狀為手腳顫抖、僵硬、動作遲緩、站立不穩等主要症狀,會先看到的是單側的震顫,症狀逐漸惡化由單側發展到兩側、四肢,有些患者走路時手部協同擺動減少或消失,有些患者走路時腳步會像黏在地板上,有的是小碎步、重心向前,導致容易跌倒。同時合併有臉部表情木然、寫字變小、吞嚥困難、便祕、憂鬱等症狀。在老年族群中,帕金森氏症和中風、失智症為影響老年生活品質的三大疾病。

遠離帕金森氏症!靠中醫調理

根據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在中醫古籍分類裡,它屬於「振掉」、「震顫」、「身振搖」,臨床上依照患者體質,將患者分為「本」不足的肝腎虧虛,或者有「標」導致身體循環不好的代謝性廢物,體質分類有肝風內動、痰瘀阻絡等,導致患者出現症狀。

中藥物的治療分成兩大方向,中醫認為體質虛的人身體能量不足,無法好好控制身體各種功能,因此治療會以補氣的藥為主,輔以增加腦部循環的藥物,例如人參、三七等。而有其他導致身體循環不好的代謝性廢物需要被排出身體,但排除速度不夠快導致累積時,中藥的治療方向會以加強代謝性廢物的排出為主,再加上幫助循環的藥物,例如丹參、天麻、石菖蒲等。藥物以外,也可以搭配針刺頭部的穴位,包括百會、四神聰等,促進腦部的血液循環,加上足三里等健胃益氣穴位,來達到治療效果。

由於帕金森氏症病因尚未有定論,所以中醫的治療方法也是依照患者個人體質、臨床症狀做出相應的治療,目前沒有專門的方劑可以適合每一個帕金森氏症的患者。

研究:有便秘困擾的人,罹帕金森機率比一般人高

台大醫院神經部吳瑞美教授所做的健保資料庫研究,分析55萬個帕金森氏症病例發現,有便秘困擾的人,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在中醫認為,正常的脾胃功能,應將每天身體所產生的代謝廢物排泄出去,進而減少體內有害物質的累積,且每天吃進去的營養也依賴脾胃吸收後供應全身器官所需的能量,才可使人體各臟腑器官都處在相對健康的氣血循環中,保持身體的健康,因此健康的脾胃功能,是人體保健的重要指標。

不論是帕金森氏症的患者,或者有便祕困擾,都可以至本院傳統醫學科讓醫師為您分析體質、給予治療。

原文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 楊佩鈺,本文轉載自《北醫附醫健康報》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