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開年不到一週,兩岸議題的熱鬧程度仍延續著,自去年(2016年)5月新政府上台後,兩岸雖處於「冷和」的關係,但關鍵議題依舊是沸揚高點;尤其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之後,許多觀察家都點出未來的國際情勢將出現巨大變化,觀點不外乎認為川普將以更為強硬的態度來面對中國議題,進而改變美中關係,甚至會衝擊亞太情勢的發展。
川普是「不按牌理出牌的美籍演員」
去年底「川式風格」席捲全球舞台,各式狂語在鎂光燈的聚焦下,舞台上的各個演員(主要國家,也包括台灣)都來不及因應,紛紛努力著背好台詞來應對這位不按牌理出牌的美籍演員(川普)。不過,隨著川普離正式上任的日子迫近,深具戲劇效果的「川式發言」應會有所節制,至少與去年底的言論相比似會趨緩;另外,此刻正出訪中美洲友邦的蔡英文總統,在過境美國的安排上,台美雙方都保持一定程度的低調,《美聯社》透露川普團隊不會在此刻與蔡總統會面,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表示台美應低調以避免激怒中國。
川普曾表示在尚未就任前,不合宜與任何人會面,不同他也表示正式就任之後會再看看;只是,未來川普的對外政策仍存在許多的不確定,無論是來自內部的壓力、外部的批評,其中,對中國的經貿懲罰措施會進一步強化或會勢弱?則會在強硬派與商業現實之間出現相互拉扯,這樣的現象也會反應在其他領域,包括區域安全、軍事佈局等方面。當然,這並不是說美國只有這幾招,對中國的手段將會有「多重議題」(multi- issue)的操作,包括民族宗教、民主人權、網路資訊等問題上向中國施壓,可以說,今年一月底川普上台後,台、美、中之間的互動關係,將會身處於冒險又不穩定的氛圍之中。
正因為如此,美國智庫「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於今年初(1/4)公佈最新的政策建議報告,報告中除了陳述亞太、美中、台美、一中政策、東亞等情勢發展之外,最為人所重視的,便是報告中的政策建言,其建議的主要對象便是即將就職的川普新政府。有幾個值得關注的內容,包括美中關係與亞太盟友的合作、台灣民主、國際空間及兩岸關係。
美中關係重新盤整,反轉走勢?
自去年12月初蔡川通話之後,已經挑起美中相互猜疑的矛盾,縱然中國對此仍保持一定的克制,但是隨後川普對一中政策的評斷,甚至一再加碼演出的言論,打破美中建交以來的傳統;據此,中方的強烈態度逐步加溫,圖時也採取相應的反制對策,實在不令人不意外,從戰機繞台到揚言將派出航空母艦遼寧號繞台灣海峽,這些警示在在指向美方,傳遞中國有能力甚至不排除升高台海緊張的訊息,同時也是警告台灣若過度倒向美懷將會錯估形勢。
2017年開年之際,習近平在新年的公開說話中,大表對捍衛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堅持態度,甚至強調「誰要在這個問題上作文章,中國人民絕不答應」;換言之,假若川普上台後有改變現行的對台或對中狀態,中國將會有不同方式的強力反制。前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包道格近日在媒體的投書中也提到,華府對北京的疑心日益加重,包括戰略競賽、區域衝突及兩岸議題上,他認為美方應當體認中國對一個中國的堅持,而不是挑戰各方的基本價值。
但是,事實上,美中關係已經走向惡化的方向,差別只是如何緩慢走勢,以及在可控的範圍之下維持一定程度的穩定。美國「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航空母艦於本月四日前往亞太地區進行部署,以及「老布希號」(USS George H. W. Bush)航空母艦也展開作戰訓練,消息指出,便是為了對付中國而作準備。此外,以目前川普已延攬加入執政團隊的名單當中,多數是對中不滿的強硬人士,因此,未來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甚至加碼對中國採取高額的商品關稅,尤其是惹怒各國不滿的中國鋼鐵產品,美國在去年已對多項中國產品採「雙反」的關稅,未來將可能加重、擴大懲罰項目,美中關係持續惡化的趨勢應無法逆轉。
在美中關係下滑的必然趨勢下,NCAFP的建議報告中提到,川普政府必須提出更清楚且堅定的方針,好讓長期與美友好的亞太盟國有所依循,甚至讓盟友們得到美國對亞太安全政策的再次保證。在大選期間,川普的區域安全「自費說」一出,的確讓許多盟友擔憂執政後是否成真,未來美中若出現對抗與衝突時,恐不利於盟友對美國領導決心的信任,基於此,該報告建議美國在維持亞太夥伴關係方面,應制定更清楚的戰略順序及政策態度。
縱然如此,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以不同的方式表示合作關係將會持續不變,傳出日本政府將大幅增加國防預算的編列,並於今年夏季前制定釣魚台防禦計畫;韓國也明確表示不會因為中國在中客縮減、娛樂圈禁韓令、懲罰韓企等的施壓下退縮,明確表示部署「薩德系統」(THAAD)的決心;本月五日美、日、韓三國於華盛頓舉行副外長級磋商,倔任在東北亞議題的合作關係不變。
維持兩岸關係現況,建立暫行新架構
從前年(2015年)開始,民進黨以「維持現狀」作為兩岸政策的基調與政見,包括「九二會談的基本事實」、「求同存異的精神」、「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的現狀」、「兩岸20多年來累積的協商交流互動的成果為基礎」;嗣後,取得完全執政的勝利,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及雙十談話之中,都更為堅持這樣的原則立場,闡述我國堅持主權獨立與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的立場。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天下雜誌公佈最新的國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民眾支持「兩岸維持現狀」;其中,年輕世代對國家前景發展走想更為傾向獨立,以及「台灣人」的身份認同強化,這進一步深化蔡政府對「維持現狀」的路線。
近期,有關中國對台政策的發展,撇開過去「兩岸一家親」的陳腔濫調,以及寧左勿右的強硬口徑,部份親中媒體及名嘴專家已「轉述」多時,無需再贅述。兩岸歷經近約一年的新磨合過程,中國方面,在去年11月底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周志懷提出「兩岸新共識」說,甚至認為兩岸應展開智庫交流,出現亮點;對此,陸委會也表示重視並展開研析因應作法,表示支持兩岸持續溝通,避免對立並共思良性互動的可能發展。只是,令人失望的是,從解放軍退將的「武統說」到前國台辦副主任王在希的以戰逼和「北平模式」,過去一年兩岸充斥著一些不友善的論述,尤其國內一些「幫腔」的學者專家及媒體,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態作祟,一再放大中國的武統大業,猶如「北京商標」的代言人,都一再助燃台灣民眾對中國的厭惡感,台灣人「反中」的壓力自然會轉向北京。
美國對台的關注,據此對照NCAFP的建議報告,NCAFP認為兩岸關係的穩定與否攸關台美雙邊共同利益,強調台灣具有成熟的民主化發展,是美國在亞太不可或缺的盟友,因此建議美國新政府應當繼續支持台灣的民主化發展,以及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空間,以防止中國恣意對台施壓,若讓台灣暴露在中國威脅之下,將不利於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國家利益。未來,美國將加強和台灣的政治關係,剛通過的國防授權法便是一個重大信號,加上為了維繫在亞太地區的優勢實力,短期內,對兩岸關係的立場會更堅決,也不會輕易的在台灣議題上對中國讓步。
川蔡通話、中國軍事挑釁,兩岸關係如何「維持現狀」
此外,NCAFP也認為兩岸關係必須維持穩定,尤其在蔡川通話之後,中國對台的軍事挑釁作為,已損及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可能會嚴重衝擊過去幾年重建的互動模式。因此,該報告指出,美國新政府應該敦促兩岸在「維持現狀」(status quo)之下來重建「新暫行架構」(modus vivendi);無獨有偶,近日包道格在他的投書當中,特別提到美中台三方都有不可侵犯的價值,且相互牽制,他認為三邊都不該挑戰多年創造出來的空間,「維持」高質量的「現狀」才是明智的政策。
可見得,過去一年,我方在「不挑釁、無意外、有溝通」的方針之下,蔡總統的「維持現狀」政策已有成效;只是,面對未來一年國際情勢多變的挑戰及展望,我政府必須做好準備,思索如何形塑具創造性、操之在我的兩岸新互動架構,將有助於我方進一步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優勢,或許台灣可以作為美中關係和緩的樞紐,進而體現「維持現狀」中「民主和平」的根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