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推「光盤行動」是為缺糧打預防針?中國內循環恐與「國進民退」牴觸

中國議題

「浪費可恥、節約為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對國內糧食浪費現象表示痛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13日宣布「開展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立法工作」,將對食物浪費行徑進行全國立法。

《新華社》、《央視》等官媒紛紛譴責「吃播」文化,社群媒體抖音、快手等平台打出警語「文明吃播、珍惜糧食」,有些大胃王的影片遭下架,甚至被刪除帳號。

為了響應「光盤行動」,武漢餐飲協會推出「N-1點菜模式」,也就是10人用餐只能點9人份的菜,目前至少有6省跟進。

有人質疑,中共這一連串動作是否代表中國面臨糧食危機,但習近平等官員堅稱今年仍是豐收。

無論如何,《華爾街日報》報導,面對全球經濟衰退、美中冷戰以及多家中企遭封殺,中國改採所謂「內循環」策略,將經濟重心由外往內收緊。

北京覺悟冷戰將成常態

《華日》指出,數十年來中國擁抱外資和出口導向經濟,但在「內循環」政策下,國內消費、市場和企業將成推動經濟成長的三頭馬車,外資與外國技術退居二線。

其目的在於降低中國對外國企業、科技和市場的依賴,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家張明表示這代表「中期而言,中共對外部環境不樂觀」,美中關係恐怕會長期緊張。

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中國大舉挹注資源至自家實驗室、大學和企業,好戒除「西方科技成癮症」,尤其是半導體。這雖然有助「脫鉤」,但還不足以讓中國自立門戶。

再者,全球不景氣讓企業避免擴張、家戶減少支出,就算北京鼓勵消費者多買中國原欲出口的商品,民眾的收入水準也低於那些出口目標國家。

有經濟學家指出,中國「內循環」要生效,必須提高薪資、鼓勵私人企業及進行其它結構性改革。然而,加強私部門恐與「國進民退」政策發生衝突。

一名中國官員向《華日》表示,習近平親自下令讓國營事業變得「更大、更強、更好」,他們不會改變此一方針。

習近平7月籲國民營企業一起抗美

內循環其中一個關鍵,便是科技自給自足。

副總理暨美中貿易談判代表劉鶴主導內循環政策,他指示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加快腳步,讓中企在中國股市發行更多股票以籌措資金,尤其是科技業。

例如中芯國際在相當短的時間內獲准上市,7月初在中國版那斯達克(Nasdaq),上海「科創板」初登場後,股價飛漲200%以上

不只中芯國際對自己有自信,北京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一名分析師也為它背書,指中芯僅落後世界龍頭5年,而華為子公司海思(Hisilicon)和長江存儲科技過去一年晶片設計及製造上也有長足進步。

中國國務院8月下令對國內晶片及軟體商減稅並提供金援,劉鶴也建立「高風險產業清單」,列出如果受到美國制裁就會崩潰的中企和產業。

8月11日也有重要人事異動,負責對美科技競賽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改由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肖亞慶接任。

中國「擁市場自重」不怕外企出走

許多已面臨市場限制與技術轉移壓力的在中外企,在內循環下可能感到更加窒礙難行。

此外肺也讓很多國家意識到過於依賴中國供應鏈,瑞銀集團(UBS)3月調查發現,在中設廠的台灣、日本和南韓企業,已有85%重新部署工廠,或者計畫將一部份產能移出中國。

不過北京相信,中國市場還是具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根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報告,全球100多家企業仍有83%將中國視為最重要或前5大全球戰略布局一環,這些企業遍及製造、服務、能源和農業部門。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