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女性易好發!反覆性腹痛、肚子脹氣...醫:導致「腸躁症」的元兇是它

醫藥保健

20歲少女小君最近開始到新的單位實習,但不知道是壓力太大或是適應不良,肚子經常咕嚕咕嚕的響,在上班的時候經常想去廁所,弄得她很煩躁。由於經常肚子痛拉肚子,一開始她以為是吃壞肚子了,開始注意飲食衛生問題,但還是經常發作,懷疑自己身體是出了什麼毛病?是否得了大腸癌,嚇得趕緊就醫。醫師檢查後判斷她是得了「大腸激躁症」,簡稱為「腸躁症」。

腸躁症的病因及症狀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又要跟上周遭生活加快步調,當無法適度排解調適時,長期籠罩的壓力,不知不覺透過大腦影響到全身,產生很多的身心症狀,但這些症狀常無法透過常規的檢查找出病因,而腸躁症就是其中之一。    

醫界一般認為腸躁症多為情緒或壓力而誘發及惡化的因素。判斷腸躁症的標準則是一年內超過12周,出現反覆性腹痛、肚子脹氣、排便次數、大便形態改變…症狀,且確定並非由其他疾病所引起,可能與大腸異常收縮有關,則可視為腸躁症。

台灣目前已是開發國家之列,會有這樣困擾和症狀的人只會愈來愈多,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文明病。目前台灣的發生率則是在10-20%之間,女性又比男性多,尤其好發於青春末期到中年的女性,而且可能從少女時期就隱隱發作,到了就學或生活壓力變大時,症狀就更加明顯且頻繁。

腸躁症的治療    

腸躁症目前治療主要是以調解壓力、改善飲食習慣及搭配藥物治療,以改善症狀,其中以減輕日常的生活壓力為最重要的事。例如:辨識自己的壓力源,若壓力狀態真的不好排解或有困難,也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醫師諮商,協助調適及排除,必要時可使用一些穩定情緒的輔助藥物。在身心抒壓方面,可以執行腹式深呼吸、泡澡或聽音樂來放鬆身心靈,真正的舒壓才是讓腸胃道症狀緩下來的根本之道。

※腹式深呼吸的做法:手輕放在肚臍下方的腹部,以鼻子慢慢吸氣4秒,感受到肚臍下腹部鼓起,之後嘴噘起,下腹部慢慢收縮,呼出氣6秒,專注於身體放鬆的感覺,將壓力釋放;以一吸一吐方式進行腹式深呼吸10次,可達到抒壓效果。   

飲食習慣方面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定食定量、細嚼慢嚥、不要暴飲暴食,以減輕腸胃負擔;多吃蔬菜水果,要避免高脂、油膩和油炸的食物,以免腸胃道蠕動不順暢。若是腹痛或腹瀉的患者,則要避免吃容易產氣的食物(如過多的豆類、洋蔥);有乳糖不耐症的人,要減少乳製品的攝取,可以選擇富含水溶性纖維食物,例如麥麩等,於腸道能吸水膨脹,糞便水分及柔軟度增加,促進腸蠕動。

便秘型的患者,可多吃高纖維質的食物、多補充水份以及補充益生菌,幫助腸道的蠕動及腸內好菌的增加。規律運動對於腸道的保健也有很大的益處,養成規律運動,一方面抒壓、放鬆,也可促進腸蠕動,正常排便。    

藥物方面,醫師會依照不同症狀給藥,像是腹瀉為主的患者來說,可以適當的使用止瀉劑,減少排便次數、增加糞便的硬度及上廁所的急迫性。以便秘為主的患者來說,可以適當的使用軟便劑,減少排便的困難。    

腸躁症雖然沒有特別的病因,但幸好它只是功能失常的良性疾病,用耐心和正確的方式面對,還是能獲得改善。根本解決之道還是要有規律正常的生活,學會與壓力緊張共處,充足良好的睡眠、適度的運動和健康均衡的飲食還是最基本,卻是最有效的方式。

溫馨提醒:

若真的容易出現腹瀉、便秘、腹痛、腹脹等腸胃不適症狀,真的擔心可至醫院做大便的化驗檢查。平常保持放輕鬆,吃東西要細嚼慢嚥,儘量避免吃刺激性及油膩的食物,診斷以臨床醫師建議為主,衛教資訊僅供參考。

原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本文轉載自《彰基院訊電子報》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