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第一街《老明玉香舖》外國遊客爭相收藏的紀念品:竹漿手工金紙圖

傳統產業

台北第一街貴陽街上紅磚石道古早商店林立,可以想像全盛時期這條街道該有多熱鬧,隨口問起每間幾乎都是歷史古蹟的老房,這樣的場景總能吸引國外旅客紛紛前往拜訪。

這次探訪的老明玉香舖是這條街最古老的商家,發跡於台南曾祖父黃燦年輕時習得技術,一人獨自離開家鄉北上沿途賣香,最後落腳於萬華,店一開歷經四代從未停歇。許多老主顧常藉著買香、買金紙話家常,老一輩的顧客特別念舊,在意情感上的交流勝過實質的買賣。

第四代承接的孫女黃瓊儀打理著剛進貨的金紙,問起過往繁榮依稀還記得家中長輩描繪的樣貌。「外頭西昌街當年幾乎都是做金紙的,我們家則是做香起家,外頭你所看到的商店將近有十幾二十間都是香舖。全盛時期祖父母跟爸媽那個年代,整天下來連坐椅子的時間都沒有,早上六點開店門忙到晚上兩、三點,一天睡不到幾小時又要開店,店裡也就這些商品卻也夠我們忙的。早年的包裝紙袋跟紙盒都要自己手工黏貼,不像現在有印刷廠跟機器能替代,時間都花在手工上,最常趕著給各大廟宇出貨好因應絡繹不絕的香客們。」

架上陳列的香包裝封面貼著黑白照,上頭肖像就是黃家的曾祖父黃燦,據說圖案福祿壽都是由他親自徒手畫上的,那個年代沒有可參考複製的手繪稿,他便土法煉鋼無中生有,圖案放久了會糊掉,掉漆了就來回補上幾筆重覆覆蓋,非常具有年代價值。

店裡除了本地人外,三三兩兩的觀光客聚集討論買什麼好的景象頗為常見,近年看到外國影片介紹亞洲人燒金紙的習俗,最讓人意外的是這樣的文化十分受到推崇,能與已故的家中成員進行追思是件美好的事。尤其金紙上花花綠綠的圖案具有異國風味,甚至會讓人想收集全系列設計,成為另類的文化外交。

「金紙通常會用竹子紙漿製成,聞起來會有淡淡的竹香味,上頭的纖維很明顯,拿起來表面相當粗糙,另一種環保金紙使用回收的紙材製作,環保金紙質量好壞要看裡頭的添加材料,含有稻草、甘蔗等純天然材質燃燒時才不會有黑煙與刺鼻味。」

「假設買到添加物不良的金紙就會對環境產生汙染,並且價格會是原本的三分之一,台灣製的金紙採取純手工黏貼錫箔,每人一天最多加工2000張金紙跟銀紙,加上日曬時間,約四至五天才能完成製作。然而機器轉印一天就能完成所有的量了,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少人做手工金紙的原因。」

問了瓊儀姐到底哪些是外銷量最好的商品,意外地分成兩派,日本觀光客喜歡買香,歐美的觀光客喜歡買金紙,幾乎才剛走進店裡就能判斷他們的喜好。

台灣僅剩的手工金紙店不多了,當年又以苗栗竹南為大宗,金紙製程最怕遇到潮濕,除此以外保存上相當容易,真正傳統的做法會在側邊用雕刻的木頭蓋上鮮紅文字,所以每批貨印蓋的位置都不太一樣,這就是手工金紙最值得收藏的原因因為具有獨特性。

香舖裡頭各種金紙看得是眼花撩亂,到底有哪些是平時拜拜最常使用的金紙?瓊儀姐拿起架上的金紙解釋著每張的用途。「天公金:祭祀玉皇大帝或三官大帝所使用,上方印有叩謝神恩的字樣,一百張為一份。大把壽金:為農曆除夕及天公生日常見使用,是所有金紙中最大面積的金紙,圖案印有財子壽三仙圖,民間用以表示最高誠意的金紙。比較特別的還有這款『經衣』,它是給好兄弟的,上頭都是生活用品的圖案,衣服、鞋子、梳子等。」

外國影片介紹的那些圖案花俏的金紙是近期一、二十年的設計,現代化的大量印刷,上頭圖案就會很花俏,畢竟是印刷,能畫的顏色相當豐富。」到底金紙能否換算成幣額?大張的金紙是多少錢?小張的能換算百元鈔嗎?目前還沒有任何宗教能系統性的整理,祈願並不會因為焚燒的多寡產生不同的質量,心誠則靈是唯一的準則。

便利確實為文化商品帶來影響,進口的外來金紙、線香取代了本土手工銷量,價格較低廉的量化商品成了許多人採買的首選,即便是百年老舖也敵不過世界交易的趨勢,看著黃媽媽親手摺上的紙蓮花,這般慢而細緻的作工是否成了少數人堅持的信念,能夠秉持手作的人又有多少?

老明玉香舖
台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155號
02 - 2381 - 5569

本文轉載自《日日好日》,作者:汪凱萍,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