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決定制裁中芯國際,重創中國的國產晶片計劃,這種出口管制禁令同時束縛「中國製造」和日本供應商。川普政府對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商中芯國際實施禁令,列入出口管制的黑名單,美國勢必打擊北京實現半導體自給自足計畫的野心。
中芯股價下挫5.4%,但是聯電和旺宏奔漲停
中芯受制裁,中國和台灣半導體股表現兩樣情,上週大跌的台股本周一起死回生,加權指數大漲200點至12402點,漲幅1.7%。半導體股一片紅通通,市場期待高通、博通等國際大廠轉單台灣聯電等二線晶圓代工廠。
受到美制裁中芯激勵,帶動聯電股價飆上漲停10%至27.5元,聯電今年來大漲67%。世界先進股價大漲9.7%至97.7元台幣,今年來上漲23.2%;旺宏今日股價也漲停至31.95元,聯發科上漲3.3%,台積電上漲1.4%。但是中芯國際股價周一盤中下挫5.4%至17.58港元,一個月來股價累計暴跌32.3%。
周五美國針對中芯宣布新的禁令,理由是美國防部一份報告指控中芯的產品應用在中國軍事裝備。新禁令使中芯國際很難進口用於製造半導體的重要設備,新的出口管制禁止美國軟體和設備提供商(例如Lam Research,KLA Corp和Applied Materials)與中芯做生意。
儘管商務部的禁令是針對的是美國企業,指示他們必須先申請許可,才有可能出貨設備給中芯國際,但是禁令可能會擴展到使用美國技術的非美國公司產品。
日本多家廠商為中芯供應商
日本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和Screen Holdings(以前的Dainippon Screen)等日本公司剛好為關鍵的設備供應商。其中,東京威力科創 第二季對中國的銷售額跳增46%
即使是生產低階晶片,但中芯有一半設備依賴美國,而日本東京威力科創向中芯國際供應蝕刻機和成膜設備,而Screen則是供應表面清潔設備。尼康(Nikon)和佳能等公司向中國客戶銷售半導體曝光設備。
這些日本公司是否將受到美國新法規的限制尚不清楚。尼康告訴《日經新聞》:「我們對特定客戶的交易沒有任何評論。」
但是從更寬廣的角度來看,新法規勢必打擊中國的高科技產業,重創習近平提高半導體自力更生並減少對美國的依賴的計劃。
中芯有一半設備來自美國
中芯國際於7月在「中國版斯達克」上海科創版上市,這是10年來中國最大的IPO。今年5月,該集團在上海工廠的子公司從一個國家基金獲得資金。
隨著晶片生產的擴大和研發的加快,中芯今年籌資總額有望達到近100億美元,這與北京的「中國製造2025」倡議相一致,目標是到2025年中國半導體自給自足。
2019年中國進口了超過3000億美元的晶片,進口額比原油還要多,習近平擬5年內砸9.5兆發展半導體產業,希望能夠自力更生。但是號稱「中國史上最大半導體騙局」的武漢弘芯爛尾之後,中芯國際遭遇禁令,習近平的計畫遇到重大阻礙。
華為求助中芯製造更多晶片
中芯國際目前每月可生產6,000片14奈米晶圓,但中芯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將產能擴大到每月35,000片晶圓。
Bernstein Research估計,中芯國際高達20%的收入來自華為,但是在台積電自9月15日起被禁止為華為生產晶片之後,華為求助於中芯國際來生產更多的晶片。
中芯國際目前主力晶片以55至65奈米製程打造,最先進製程為14奈米,比台積電的5奈米落後兩個世代。根據瑞信統計,2019 年中芯約占全球晶圓代工市場 5%,但部分製程較老舊的晶片市占卻多達 10%,而台積電整體市佔為50%,三星為20%。
高通和博通也是中芯大客戶
中國當地媒體報導,高通和博通(Broadcom)是中芯國際的前五大客戶。兩家公司都將部分產品外包給中芯,因為中芯比台積電便宜,高通占中芯營收的13%,博通占比3%-7%,華為占比19%。
此外,中芯國際原本還計劃在2020年第四季生產7奈米晶片,希望拉近與台積電、英特爾和三星等競爭對手的距離。
但是中芯被美國制裁後,以上計劃都可能泡湯。中芯一名晶片產線工程師透露,美國的行動「在意料之中,但這勢必會讓我們的處境惡化」,也會對國內產業產生寒蟬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