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呼之欲出,從開票狀況來看,川普與拜登呈現膠著,但選前川普在這些州的民調普遍落後民主黨的拜登,被視為「非主流」福斯新聞台主播塔克·卡森(Tucker Carlson)說「這是繼2016年大選以來主流媒體再度錯估,低估了川普的支持度。」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選舉結果幾個關鍵戰場州的早期結果顯示,多數民調大大低估了選前川普的支持度,正如2016年美國大選和英國脫歐民調失準所犯下的可怕錯誤。例如選前民調認為民主黨的拜登平均而言領先川普10個百分點,票開出來後,這些所謂的「大幅領先」都消失了,尤其二者在搖擺州呈現拉鋸。
《每日郵報》指出,投票前最後一個周一的民調顯示,民主黨的拜登在佛羅里達州和俄亥俄州將領先川普,二者在德州可能拉鋸,但在選舉當日,這三個州都被很快地顯示共和黨的川普獲勝。
佛羅里達開票結果,打臉路透社CNBC等主流民調
在關鍵的佛羅里達州,著名的昆尼皮亞克(Quinnipiac)大學民調中心選前一天預測,拜登將以領先川普5%的支持度獲勝。此外,主流媒體路透社和Ipsos合作的民調拜登領先4%,美國CNBC新聞的民調是拜登領先3%。
選前預測兩人最接近的機構也是拜登以49%領先川普的47.2%,民主黨應該穩操勝券了,但當96%的選票開出時,川普反倒贏了拜登3%,川普獲得51.2%支持,而拜登拿到47.8%的票。
曾在今年5月發布民調「川普民調創歷史新低!拜登贏過川普 11 個百分點」的尼皮亞克(Quinnipiac)大學民調中心在俄亥俄州預測上再度滑鐵盧,星期一其公布拜登的支持率是47%和43%,將領先川普,實際上開票到9成時的數據顯示,川普反而以53.3%領先拜登的45.2%。
經濟學人和大數據分析都預測,拜登將大幅勝出
國會選舉似乎也受到選前民調偏誤干擾,共和黨人27席眾議院中贏下24場席。 卻在《紐約時報》被說成勝負難料,另外36席中有16席被稱為民主黨將以些微差距獲勝,實際上卻是共和黨籍候選人當選。
10月22日,英國老牌《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在最後一次總統電視辯論結束後,用選舉預測模型顯示,民主黨的拜登拿下超過270張選舉人票的機率高達92%,川普卻僅剩8%的勝算。
大數據分析如何,美國知名的數據分析記者Nate Silver's在他的網站538上公布,拜登有89%的機會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實際開票結果卻非如此。
不論是佛羅里達州、德州、俄亥俄州,都出現民調預測與開票結果差距太大,似乎讓拜登的支持者重新經歷2016年對希拉蕊的預期落空場景,福斯新聞主播塔克·卡森說,「很明顯的教訓是,主流媒體你們錯了。」
川普的隱性支持者,不願意對民調表態
他更趁機反諷一下主流媒體說,「身為媒體應該謹慎,因為我們媒體的預測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選結果,影響我們的信譽,尤其人們根據我們的預測來判斷我們。」
民調的失準,他歸咎於川普的那些隱性支持者,塔克·卡森表示,如果民調提出最基本的問題:這是一個自由的國家嗎?許多川普支持者不想表態,「試想如果你害怕在公共場合表達政治立場,那麼你可能拒訪,這個觀點也被已經被其他政治觀察家廣泛提出,許多川普支持者害怕向民調表態。」
尤其紐約時報等指責川普是種族歧視以後,更多的支持者傾向於沉默,因為他們不想對外表態,免得被說成是支持一個種族歧視者。福斯新聞的選情分析師Steve Hilton更說,川粉越糟到主流媒體的「連續砲轟」(barrage of abuse,乾脆說名譽上的凌遲好了)就越隱性,越不表態,民調就越失真。
美國政治民調機構Susquehanna Polling and Research事前預測拜登與川普在威斯康辛州不相上下,但在佛羅里達州川普將以4%領先拜登。該機構還推廣了所謂的「川普隱性選民理論」。
四年前預測川普勝出,他說民調失準原因非常明顯
四年前,民調機構特拉法加(Trafalgar Group)羅伯特·卡哈利(Robert Cahaly)是美國少數憑著提早發現川普在密西根州和賓州等關鍵選區處於領先地位而準確預測川普當選的人。
卡哈利說,今年很有可能發生2016年同樣的事情,川普隱性支持者再度被忽視,而且這次隱性支持者更多,川普今年在佛州、賓州、威斯康辛這些搖擺州分的優勢更明顯,特拉法加機構也在選前一周、10月27日公佈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川普支持度為48.4%、拜登支持度為47.6%。
「民調失準的原因非常明顯,我們已經能夠發現它,而其他人卻沒有,我真的很失望。」卡哈利說。其實,2016年川普的競選核心幕僚,前白宮策略長班農(Steven Bannon)曾在他的直播節目中透露過為什麼主流媒體民調失準,以及這批川粉的真實長像。
國內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峰解讀,川普的支持者過去四年來認為現狀沒有改變,「農民遇上惡劣的天氣會選擇栽種哪種植物?種自己種過的才有把握,所以會繼續投給川普。」
另一方面,郭迺峰認為美國所謂的主流媒體存在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例如它們認為拜登比較適合當美國總統,因此輕易地相信民調的結果,而忽略了那批潛在的川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