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暴瘦10公斤竟是因「這病」惹禍!醫:造成「身體發炎」的頭號元兇是它

醫藥保健

60歲的王太太最近常感到疲倦、胃口不好,手指關節處出現輕微疼痛,連騎機車催油門都有困難。鄰居介紹到國術館推拿無效,後來到醫院檢查發現是退化性關節炎造成,但吃藥治療後病情都沒有改善。

之後王太太手部關節腫脹疼痛更加惡化,不但刷牙困難,嚴重時甚至無法穿衣服、拿零錢買菜,而且容易跌倒,嚴重影響生活品質,2年下來體重更暴瘦10公斤,最後輾轉轉診到過敏風濕免疫科檢查,才發現王太太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已長達4年......

收治王太太的恩主公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主任郭孝齡,接受《信傳媒》電訪時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全身的發炎性自體免疫疾病,初期診斷不易,常見症狀為疲倦感、全身痠痛及食慾不振,進而造成患者體重下滑,「所以王太太才會暴瘦10公斤,若沒有妥善治療,會逐漸發展為多關節發炎及腫脹。」

究竟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的成因為何?併發症有哪些?有辦法預防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多樣複雜、無聲無息

郭孝齡表示,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多樣複雜,包括乾眼症、乾燥症、貧血、頭痛、間質性肺炎、胃食道逆流或骨質疏鬆等,患者經常會因上述症狀就醫治療,但病情卻無法有效改善。

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出現哪些併發症?

郭孝齡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有分「有症狀」跟「無症狀」,「沒有症狀的大概就是骨質疏鬆,因為骨頭發炎,好像燉雞湯一樣,骨頭會慢慢流失,會從局部開始流失且無聲無息。」還有像是肺部發炎,郭孝齡表示,如果患者肺部沒有到很大面積的破壞,病人不會喘也不容易發現。

至於其他感覺得到的併發症,包括嘴巴乾、眼睛乾,「因為類風濕常會合併乾燥症,再來是膝蓋會痛,因為退化性關節炎、發炎組織容易退化。」

郭孝齡解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系統性疾病,「身體發炎就容易產生發炎的物質,像心血管跟發炎也有關,慢慢心血管風險就會累積,進而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這是屬於沒有症狀的;還有像焦慮、憂鬱、睡不好等,也都是看不到的。」

她進一步指出,門診中就曾有男性患者因嘴巴、眼睛和鼻子很乾,風一吹就不舒服,到耳鼻喉科或眼科治療都沒有改善,輾轉到風濕免疫科檢查,經詳細問診,患者主述膝蓋會痛、不能蹲,但因症狀不顯著被認為無相關,醫師發現患者手部有點腫,經抽血檢查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指數超標,最後確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造成「身體發炎」的第一名元兇是...

至於哪些族群屬於類風濕性關節炎高危險群?

郭孝齡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在40-50歲的中年女性,「女性患者約是男性的5倍,95%的患者好發部位容易出現在手指間關節及手腕,且多為對稱性關節的疼痛,若未能及時治療,會造成關節破壞,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率約為1%,「以前更少是因為大家都不知道,但應該比預期的還要再更多一些。」

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症狀不明顯,但是否可能再早一點發現,進而及早治療?

郭孝齡解釋,「這個疾病的核心就是發炎,第一個步驟就是把類風濕性關節炎這個炎症先控制好,當發炎變少之後,周邊的骨質疏鬆、血管發炎、肝臟發炎、脂肪層發炎等風險都會下降,所以才說治療要快狠準,把發炎控制好,後續問題就會改善。」

至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的成因及有辦法預防,郭孝齡表示,目前疾病的診斷參考2010年歐美風濕病學會的建議,評估患者關節腫痛的數量及位置,並抽血測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Anti-CCP抗體(抗-環瓜氨酸抗體)來做綜合判斷。

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導致多重併發症,關節骨頭慢慢流失且無聲無息。(圖片來源/NULL@photoAC)

「20年前我們還不知道,20年後的今天差很多,因為對這個疾病機轉也慢慢更了解。」郭孝齡指出,今年唐獎得主的研究就是跟類風溼性關節炎有關,「也發現這個疾病可以早一點發現,因為已經知道當中的一些犯人(物質)長怎麼樣,只是類風濕的麻煩在於犯人不只一個,而是跨國集團。」

郭孝齡表示,所以要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第1個會先問家族史,「第2個可以用抽血的方法來找出一些潛在的因子,比如說抗體的產生,或是CCP抗體,產生抗體之後,有些人過了2、3年後症狀才會出來。」第3個則是找出造成發炎的風險,「第一名兇手就是抽菸,再來是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也都會造成發炎,當你有這樣的體質又抽菸就會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

他也提到,近來很多健檢中心也都把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因子,放在健檢項目裡,「其實所有疾病都是跟基因、環境這2大因素有關。」

如何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

關於治療,郭孝齡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不可逆的疾病,「關節一旦被破壞就無法復原,所以治療用藥要達到快狠準的目標!」她解釋,「快」就是發現時要趕快治療,「狠」是盡快使用藥物緩解疾病惡化,而「準」就是精準選對藥物,「醫師會依照患者個別情況配置用藥,希望讓患者在3個月內疾病獲得緩解或是達到低疾病活動度。」

目前在藥物方面,郭孝齡指出,第一線藥物為口服免疫調節劑、免疫抑制劑搭配消炎用藥,若持續治療半年仍未見效,則可健保申請生物製劑介入治療,目前常用的新型生物製劑,為每4週施打1次,目前也有適合孕婦使用的生物製劑,但患者仍需與醫師討論用藥。

問到要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否只能透過良好生活作息?

郭孝齡表示,「其實不只,但有些還無法完全有科學佐證,像是自然醫學等。」他也提到,現在流行益生菌,原理是因免疫系統最多在淋巴結跟腸胃道,「沒有說益生菌可以預防類風溼性關節炎發生,但把腸胃道顧好,不要亂吃加工食品、多吃原型食物,這個原則是對的。」

郭孝齡也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應避免抽煙,保持愉快的心情、正面思考,並遵守醫囑、定期回診,勿擅自亂停藥,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