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99歲冥誕》「李登輝學」連結跨世代 李安妮:再次重新認識我的父親

政治

由台灣智庫及李登輝基金會主辦的「李登輝學」研討會於今、明兩日舉行,台灣智庫董事長吳榮義、李安妮、交通部長及「李登輝學」發起人林佳龍出席開幕式並致詞。

研討會分為上、下兩場,主題分別為「李登輝主政時代下的台灣(1988-2000)」及「世代觀點看李登輝-從政治改革到社會改革」,各由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及總統府資政蕭新煌主持,發表人包括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前外交部次長高英茂、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民進黨立法委員范雲、社會民主黨台北市議員苗博雅等。

第一場研討會以「李登輝主政時代下的台灣」為題,左起為呂曜至、陳儀深、吳榮義、林佳龍、高英茂、賴怡忠。(攝影/趙世勳)

回憶與李登輝的點點滴滴 李安妮為父親寫下遺言

故總統李登輝次女、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也和大家分享,在爸爸過世後的這段期間,對爸爸抱怨、也有思念,「做為一個女兒,其實爸爸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女兒來看待,也沒有把我當成女兒來期待,但也因為這樣,就也漏看很多爸爸一生。」

回顧自己和父親的互動,透過這次研討會,更多的是用不同角度,再次深入了解爸爸一生對台灣的奉獻,李安妮表示,「有理性也有感性,每次都像再一次重新認識爸爸,這個跟父親共同生活六十幾年,但還是這一段日子,對父親的認識是多面向,深度也更多。」

在研討會中,透過學者專家的口述,討論李燈會主政下的台灣與兩岸格局變化。(攝影/趙世勳)

李安妮在會中也說,她雖跟父親共同生活多年,但在父親過世後,才從各界的追溯、回憶甚至批判中,對父親有了更多面向的認識,雖父親未留下遺言,但她認為若李登輝有遺言,那應該就是「台灣民主要更深化,台灣人民要更團結」。

從野百合到反服貿學運 觀看台灣民主化過程

立法委員范雲今日也分享到,第一次面對面地見到他,是在1990年的3月21日,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與五十幾位學生進到總統府。「忐忑並不是因為第一次進入總統府,而是,作為一場學生群眾運動的幹部,我不確定剛剛得到權力,確定被老國大選出的李前總統,能否承諾廣場學生要求民主的抗爭訴求。」

立法委員范雲回憶作為學生參與野百合運動,並提到當時與總統府資政蕭新煌為師生關係。(攝影/趙世勳)

范雲回憶,當時作為學生發起絕食抗議,從不受關注的學生團體,但隨著媒體、以及伴隨民間廢除萬年國會的聲浪,最後到聲勢浩大的隊伍於中正紀念堂靜坐。

後來李登輝也實踐了國會全面改選這個承諾,范雲表示,她作為一個社會運動參與者,以及後來的社會運動研究者,這樣的經驗真的是少數。

林飛帆以反服貿運動的學生團體領袖身份,發表台灣民主抗爭觀點。(攝影/趙世勳)

在這場研討會,同桌的也有年輕是世代的林飛帆與台北市議員苗博雅,范雲也說,作為今日的「李登輝學研討會」不止是回憶前總統李登輝的故事,也是透過年輕世代的連結,觀看近代台灣民主化、社會運動的過程,「是學生運動的幸運,更是台灣歷史的幸運」。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