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易有家暴 勿成下一個童仲彥或李秀環

春節連假

台北市議員童仲彥的家暴案件近日占盡新聞版面,妻子李秀環也不斷透過媒體放話,民進黨內多位女立委也出面抨擊同黨議員的暴力行為。113保護專線中心主任林曉文表示,休假日往往是家暴通報高峰,尤其是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期,紅包怎麼分擔、家庭大掃除分工、回婆家還是娘家等問題,都可能造成衝突,甚至暴力相向。

每4分鐘就有1名受家暴者撥打113專線

根據衛福部統計,113保護專線在2016年共接到近13萬通求助電話,平均每4分鐘就有一通,尤其每天晚上7點到11點最多,婦女來電求助就占5成6。113專線有諮詢與保護的功能,保護性案件中,又以親密關係暴力45%最多,其次兒童及少年保護有30%。

統計資料也指出,進一步分析撥打電話的區域,人口愈多的地方,通報電話數量愈多,其中六都就占整體通報的一半,最多的是新北市,其次為桃園、台中、高雄、台北、台南,可能和都會區壓力大有關。

近萬件親密關係暴力通報案件中,就有3成6與「目睹兒」有關,比兩年前增加6%,林曉文提醒,夫妻爭執吵鬧過程中,未成年子女經常成為角力或爭取認同的工具,即使未直接承受暴力,也容易留下陰影,將對未來身心發展造成影響。

家暴不應關起門來自己解決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依據勵馨服務受暴婦女的專業經驗發現,越高社經地位的人,越會使用其權勢隱藏其暴力行為……這一切都讓高社經地位的受暴者噤聲,無處躲藏,經常會為了顧及另一伴的事業發展、社會地位及形象,不斷隱忍受暴情形,成為另一群無法發聲的受暴者。」

李秀環曾表示,為了保護童仲彥的形象,前期受暴時都不曾主動報警備案或聲請家暴保護令。傳統思維常有「法不入家門」、「清官難斷家務事」的概念,但事實上許多家庭暴力已經嚴重侵犯個人的身體自主與尊嚴,如果不向外求援,將使得暴力被合理化,甚至不斷在家庭中循環。

親密關係的衝突中,女性受暴者一直是占多數,顯示男性往往掌握較多的權力。年節將至,又是家人互動較為密集和家庭暴力事件發生的高峰,而女性往往在假期就得承擔就多的家庭事務分工,一味隱忍並無助於解決問題,徒將女性推回傳統的文化禁錮當中。

台灣陸續自1990年代末期開始完成幾個重與性別相關的重大立法,1997年因民進黨婦女部彭婉如遇害,而加速通過性侵害犯罪防制法;1998年鄧如雯殺夫案促成家庭暴力防治法,2002年通過性別工作平等法,2004年因為葉永鋕命案而完成性別平等教育法。不論是否為公眾人物,都應該重視家庭內的性別平等,避免性別、年齡權力不對等所造成的暴力。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