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格森在〈台灣危機或將終結美國帝國〉(A Taiwan Crisis May Mark the End of the American Empire)文中,指美國宛如「狐狸」,外交目標廣泛卻分散,相形之下身為「刺蝟」的北京高度聚焦單一目標,也就是「統一台灣」。
「得台灣者得天下」佛格森警告,美國若因分散焦點而失去台灣,將如同1956年英國失去蘇伊士運河後被戳破是「紙老虎」,黯然走下強權之列。
佛格森的文章引起熱烈討論,國際政治及經濟專家汪浩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卻表示「中國不再是刺蝟,而是一隻狐狸」,而國際法專家宋承恩亦持相同看法,中國的政治與外交目標並非單一聚焦台灣。
中國從「刺蝟」變成「狐狸」
「中國也成了一隻狐狸」汪浩表示,「中共不光想當區域大國,也不只關注奪取台灣,現在他的目標在於成為『全球霸權』。
「今日的中國和50年前的中國,具有顯著差別」汪浩指出,70年代中共最關切的確實是確保美國承認他是中國唯一合法政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然而中國現在不可與往日同語,「不能再把中國當作只專注一件事情的刺蝟」。
宋承恩同樣強調,中共不只有台灣這單一外交目標,北京亦高度關切東海、南海主權與一帶一路等事關其全球利益的議題。
宋承恩肯定佛格森長期關切台灣,他的文章也成功喚起美國對台灣的重視,這對台灣確實是一件好事,但其內文仍有討論空間。
宋承恩提醒,世界局勢古今差異甚大,歷史對比要小心誤區。台灣或能如佛格森所說與1962年的古巴、1939年的波蘭或1914年的比利時類比,但是否等同使強權衰敗的蘇伊士運河,美國是否又真是「紙老虎」,還得打上一個問號。
「佛格森僅談到美國失去台灣的代價,並未提及中國攻台──無論勝負──將付出的代價,我認為這是一項疏漏」宋承恩說。
中共攻台,是因為害怕台灣
汪浩指中共最終目標仍是「保衛自身統治權及合法性」,這點從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國以來就一直沒有改變,而奪取台灣,是反映這種核心邏輯的行為。
談及日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交鋒,汪浩評論楊潔篪講了半天,就是想說「最重要的還是中共的領導、權威與專制統治是中國核心利益,是不可挑戰的紅線」。
「無論是台灣、香港、新疆或美中貿易戰,最終都是回歸到『保衛中共政權』的本質」汪浩說。
汪浩指出中共放不下台灣,除了是想奪取島嶼、突破第一島鏈,也是因為台灣不管是過去的蔣介石反共政府,或者如今的民主體制,都向中國人民提供了不同的選擇,不同於共產主義的另一種可能性。
「台灣獨立於中國的存在,就是對中共獨裁專制的一種反抗與批評」汪浩表示,「這就是中共最害怕的事情」。
「戰狼外交」反映中共自大又自卑的心態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對中政策以「聯合盟邦」著稱,其成效及拜登政府具體制中行動,還有歐盟會如何權衡其經濟利益與人權關切,宋承恩認為可持正面態度,但還有待觀察。
汪浩指出,美日2+2會議及其公報明確關心台海和平,天安門事件以來歐美首次聯手制裁中國涉新疆官員,皆為突破性進展,若五眼聯盟與四方安全對話(QUAD)合作形成遏阻中國的「亞洲小北約」,對台灣當然有利。
中共不僅與美國關係惡劣,又如宋承恩所言「把歐洲推向美國」,根據汪浩,那是一種揉雜「極度自大」與「極端自卑」的矛盾心態。
「習近平一方面把自己當作毛澤東再世,學習他的鬥爭路線,亟欲在全球推行中國的霸權主義;另一方面,習近平三天兩頭就要談共產黨的挑戰和危機,非常沒有安全感」。
汪浩表示,中共清楚自己在意識形態與文明上落後西方,甚至背離普世價值,因此表現得更具侵略性,竭力宣傳「東風壓倒西風」,證明「我這一套比你厲害,更能發展經濟、防控疫情」。
汪浩指出,中國「戰狼外交」反映出中共的自我認知,然而這樣自大與自卑的兩極化表現,無法掩飾中共一直以來對「失去政權」的恐懼。
台灣愈不怕打仗,就愈不會打仗
中共態度愈形強硬極端,而美國與印太國家結盟的具體效果還在成形階段,台灣該如何自處?
談及如何以常規武器嚇阻中共,汪浩認為其關鍵在於,台灣與美國是否能在印太與中國達成軍事實力平衡,以及「台灣人民是否有強烈的抵抗意志與能力」。
美國智庫近年大談如何「嚇阻」(deter)中國,不過汪浩強調「遏止中國的關鍵還是在台灣本身」,台灣抵抗得愈久,國際援助的可能性愈高,而且中共攻台「很大程度上,也是取決它對台灣抵抗意志與能力的評估」。
「這是一個計算與判斷的問題」汪浩說,若中共相信台灣會輕易投降,那它就會出兵,如果中共認為台灣可能久攻不下,它便會對攻台感到遲疑。
「你愈不怕打仗,就愈不會打仗」汪浩總結,「和平是透過國防贏得,而不是乞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