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報導,長江存儲的主管每個月一次飛往北京,與中國頂級經濟管理機構舉行一系列會議。他們致力於建構長江存儲一些最先進的電腦記憶體晶片,以及檢查擺脫對美國科技依賴的進度。
長江存儲位於武漢,是一家半導體製造公司,主要業務為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與快閃記憶體製造。 長江儲存由紫光集團與中國政府合資,在2016年12月21日成立,登記資本達人民幣386億元。
高啟全曾是長江存儲副總裁
長江存儲是中國發展記憶體產業的關鍵指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8年4月26日,在紫光集團董事長兼長江存儲董事長趙偉國陪同下,參觀長江存儲位於武漢的生產線,更凸顯該公司的地位與重要性。
長江存儲與台灣頗有淵源,該公司是紫光集團收購武漢新芯部分股權後更名,後來邀請華亞科前董事長高啟全加入,擘劃記憶體發展方針,高啟全去年從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職務退下來,但長江存儲並沒停下腳步,繼續往前邁進。
成立至今4年半,長江儲存如今已可大規模生產最先進的64層和128層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用於智慧手機、伺服器、汽車上網等多數電子產品,與美國的美光、南韓的三星電子相抗衡,目標是要成為「中國的美光」。
長江存儲有一個國家主導的目標,即逐漸擺脫美國供應商以及依賴美國科技的供應商。高階電腦晶片的的設備由美國的全球壟斷。在一些晶片製造和設計過程中,如蝕刻、離子注入、電化學沉積、晶圓檢查和設計軟體市場份額的80%由美國公司掌握。
中國去年進口3500億美元的半導體
根據中國半導體工業協會的數據,中國對美國這些技術如此依賴,令人沮喪。中國去年進口3500億美元的半導體。兩年前,華盛頓制裁中國最大的電信設備商華為,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已成為國家的當務之急。
華府也制裁中芯國際、海康威視等幾家中國大型科技公司,,總共有100多家中國公司被列入出口黑名單,禁止多數美國企業未經許可不能出售技術給這些中企,這刺激北京意識到風險,努力尋找替代供應商,並大力補貼本土晶片業。
如今,中國半導體公司發展空前繁榮。在過去幾年,中國意識到技術自給自足的重要性,數十家中國公司投入離子注入、蝕刻等關鍵設備技術領域。
諮詢公司Gartner的晶片業分析師Roger Sheng說,北京知道美國可能重擊中國本地產業,現在全世界都清楚半導體的重要性,晶片產業的競爭正在加劇。
長江存儲設備供應鏈開始「去美化」
目前,長江存儲(簡稱YMTC)一直受到美國政府的關注,但是公司不存僥倖的心理。在北京的指導下,該公司已對供應鏈進行大規模審查,尋找本地供應商或非美國供應商,取代目前的美國技術。
知情人士說,美國製造的零件風險評分最高,其次是日本、歐洲和本地製造的零件。同時,要求供應商提供糾正措施報告,說明他們如何一起使採購多樣化,並找到替代方案。
即使武漢市去年初遭受殘酷的封城,仍繼續使用高速列車載運長江存儲員工運送到耗資240億美元的3D NAND快閃記憶體工廠,該工廠從2019年開始生產晶片,運送製造材料的貨車也一直進出長江存儲園區。
武漢去年4月重新開放後,YMTC調動數百名工程師,包括許多鮮為人知的新興本地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消息人士說,他們駐紮在生產園區內,每天輪三班,目的是大檢修所有生產過程,並盡可能更換外來設備。
長江存儲有不受美國控制的生產線B計畫
「高級管理層每個月都提出使用中國本地製造的晶片生產機的目標,他們希望我們知道有哪些替代品,並擁有不受美國控制的生產線B計劃。」消息人士告訴日經新聞。
與此同時,中國給予晶片業大量補貼,《中國證券報》報導,自2014年以來,地方政府和民營部門對晶片產業的補貼和投資至少達到了1,700億美元。也擔保晶片業拿到中國大科技品牌小米、Oppo、Vivo和聯想訂單。
另一位中國晶片業高管對《日經新聞》表示,業內每個人現在知道,如果有人興建新的晶圓廠或擴展半導體生產線,當中至少30%的生產設備必須來自中國本地供應商。
在電腦晶片業當中,中國都有企業複製美國的龍頭企業,長江存儲類似美國的美光;北京的北方華創(Naura Technology Group)類似美國晶片設備巨頭應用材料。
北京投入大量資金,但自給自足的進展緩慢
上海的中微半導體設備(AMEC)是中國版的美國Lam Research,製造蝕刻機。總部位於天津的華海清科(Hwatsing Technology)生產尖端的化學機械平面化設備,將打破應用材料對該技術的壟斷。
這些設備商、其他數十家國企和民營公司已成為工業政策發展的重點,打出「安全且可控」的口號,得到大量的國家投資和保證拿到訂單,屢屢獲得官媒宣揚讚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月份對一組經濟和社會專家發表演講說:「我們必須加強自我創新,並儘快在一些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
儘管北京投入了大量資金,但自給自足的進展緩慢。例如,中國國務院於2015年制定「中國製造2025」產業政策,設定了到2025年實現半導體自給率達到70%的目標。
中國國產晶片僅佔國內銷售額的5.9%
總部位於美國的研究公司IC Insights表示,中國離該目標還很遠,IC Insights今年一月份估計,到2020年,中國國產晶片產量僅佔國內市場的15.9%,預計到2025年將僅達到19.4%。在2020年,中國國產晶片僅佔國內銷售額的5.9%,中國以外的公司占中國晶片銷售的94.1%。
中國晶片製造商的經理對《日經新聞》表示,「以前,跟英特爾、三星一樣,中國晶片製造商只使用領先的生產設備,誰會費心使用可能會影響生產品質的中國製機器?」
然而,制裁威脅越來越多,中國有更多晶片生產商探詢本地設備商,能否替代美國高階技術,這也意味著這些本地設備商有機會真正升級他們的產品。」
中國最大的晶片設備製造商北方華創2020年獲利創新高,大幅增長73%。同時,蝕刻機製造商中微半導體在2020年末被列入美國出口黑名單,但去年淨利大增1.6倍,創新高。
去年年底,華海清科(Hwatsing)的化學機械平面化設備已被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長江存儲等中國晶片製造商廣泛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