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過樂陞 台灣遊戲業者面臨贏者通吃挑戰

產業

「今年將是集團收割轉型成果的關鍵時刻!」身為今年第一家舉行新春記者會的遊戲業者,遊戲橘子執行長劉柏園宣示。走過去年的樂陞風波,踩到地雷的遊戲橘子已在去年全數認列虧損,劉柏園表示,今年集團轉虧為盈絕對不是問題。

本業經營困難,業者拚轉型

縱觀去年遊戲業表現,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據統計,鈊象電子成為去年的獲利暴衝冠軍,全年累計營收約30幾億元,較前年成長7成;不過包括遊戲橘子、華義國際、大宇資訊、紅心辣椒、傳奇、樂陞等都較前年衰退。

一名遊戲業顧問指出,眾所周知,過去台灣的遊戲業者多以遊戲代理為主,不過進入手機遊戲的時代,遊戲原廠似乎已經不需要找尋遊戲代理商。至於若走向自製遊戲,不僅耗費時間長,也沒有人能保證會賺錢。「所以台灣的遊戲業者,現在不管往哪個方向都很辛苦,不少人就往跨業經營。」

而在這波遊戲業者瘋跨業的熱潮中,遊戲橘子相當積極拚轉型,2000年從一般遊戲公司轉型成為線上遊戲公司。2014年再喊出「雁行共伴」策略,從原本的遊戲主業,跨入支付、電商、媒體、群募領域,成為一家全方位網路公司。

劉柏園表示,歷經過去兩年多的整頓,集團今年確立4大事業群發展,若企業能夠成功轉型,「相信面對未來的10年、15年,公司應該都不會受到太大衝擊。」

而另一間老牌遊戲廠商大宇資訊在現任董事長涂俊光入主後,則善用旗下經典遊戲,如《仙劍奇俠傳》、《軒轅劍》等的IP,另朝影視並進,拍攝電視劇或是開放授權,取得大量權利金收入。

台灣市場萎縮,大者將全拿

不過在這樣的趨勢之下,一名遊戲業者觀察,「台灣的遊戲業未來必定走向大者恆大、贏家通吃,」沒有辦法轉型的中小型遊戲公司將紛紛面臨倒閉危機。

他認為,過去這幾年不斷傳出中國遊戲廠商大舉向台灣挖角人才,導致遊戲業發展面臨困境。其實這倒不如說是「只剩下中國的遊戲公司在大量徵才,」台灣的中小型遊戲公司倒閉之後人才釋出,但較具規模的遊戲廠商也沒有空間再收留這些人。

換句話說,「其實是台灣的市場一直在萎縮。」但是根據荷蘭的市場研究組織 Newzoo所提出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遊戲市場的規模不斷在成長,2017年預估為1065億美元,到了2019年將上看1186億美元。

遊戲產業曾是政府在2002年提出的「兩兆雙星」發展計畫下的一部分,曾經風光一時的遊戲業目前發展卻和全球趨勢背道而馳,這名業者表示,不可諱言產業未來的走向,政府的態度仍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看來縱使遊戲業挺過2016年的樂陞風波,展望未來仍是挑戰不斷。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