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鋼鐵價格今年狂漲兩倍 原物料重演10多年前噴出行情

原物料

《彭博》6月29日報導稱,Doug King在2004年大宗商品超級多頭周期的早期設立對沖基金。時機恰到好處:當時中國無止盡貪婪的需求將石油、銅等各種商品的價格推升至歷史新高。

投資人湧入大宗商品市場,在巔峰時期,King管理的Merchant Commodity Fund 大宗商品基金規模膨脹到20 億美元(558億台幣)。

但自從2008 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和美國發動頁岩油革命後,原物料榮景突然結束,價格暴跌,法人資金大量流出,許多專業對沖基金倒閉。

大宗商品重演10多年前噴出行情

一晃眼13年過去,在2021年6月份,King正享受他職業生涯中最好的一年:鋼鐵、大豆等原物料創下多年新高,大宗商品普漲,推動King的對沖基金今年大漲50%。

大宗商品重新回到牛市,從退休基金到實體商品交易商,大家都賺飽飽。然而,現在的問題是,這是否為大流行期間暫時的反彈行情,還是代表全球經濟結構的長期轉變。

King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們面臨結構性通膨衝擊,有很多被壓抑的需求,現在每個人都想儘量囤積所有原物料。」

自2008年危機前幾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首次如此暴漲,意味著央行開始擔心通膨問題,物價飛漲也將產生政治影響。

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今年來上揚45%

隨著每桶油價彈升至每桶75美元,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重新回到全球能源市場的主導地位,一年多前曾閃崩至負數的油價現在又生龍活虎了。

應對氣候危機的決策官員也不樂見大宗商品行情高漲:因為原物料價格大漲,會讓逆轉氣候變遷的成本相應提高。

中國62%品級鐵礦石現貨價6月29日來到每噸215.26美元,比一年前水準大漲1.09倍,5月18日一度升至218.38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鋼鐵等高昂的原料價格將中國生產者(工廠)物價指數(PPI)推升至12年來最高水準,5月份PPI年比大漲9%,遠高於4月的6.8%漲幅,創12年新高。

鐵礦石現貨價一年大漲1.1倍

依賴進口原材料來養活數百萬工廠和建築工地工人的中國非常緊張,政府試圖壓低價格,威脅要打擊投機者並釋放戰略庫存。這在一定程度上奏效了——銅已經放棄了今年的所有漲幅——但整體大宗物資的行情保持強勁:鐵礦石仍接近創紀錄水平,今年美國鋼鐵價格狂漲了兩倍,煤炭價格已升至 13 年高位,天然氣價格正在上漲。

經濟學家表示,令人擔憂的是,PPI可能會在較長時間裡徘徊在較高水區間,如果中下游企業無法消化更高的製造成本,將給經濟帶來麻煩。

即使經歷最近的回調,包含22種原物料價格的彭博大宗商品現貨指數仍比大流行爆發之初襲的2020 3 月低點大漲78%。

今年美國鋼鐵價格狂漲兩倍

隨著世界解除封鎖,以及歐佩克(OPEC)+聯盟限制供應,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今年來上揚45%,上漲的油價代表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指標。

也因為國際油價漲不停,促使交易員和華爾街投資銀行認為油價上看每桶100美元,這是2014年來市場首次討論這種可能性。

隨著行情飆升,華爾街的熱度也在升溫。

對沖基金名人5年來首次熱烈討論原物料

6月初,一年一度的羅賓漢投資人會議聚集許多對沖基金名人討論大宗商品現況和展望,這是5年來首見分析原物料的盛況。

高盛的資深大宗商品研究主管柯里 (Jeff Currie) 認為,儘管最近基本金屬和穀物出現一波拋售潮,但大宗商品仍將處於長期牛市,市場仍有更多投資空間。

而已經將現金投入大宗商品、看好大流行後復甦的投資大戶和實物交易商已經趁著這波漲勢,大賺幾十億美元。

舉例來說,全球最大的農產品貿易商嘉吉公司(Cargill Inc.)在本年度前9個月淨利飆破40億美元,營收已經超過任何一年度的全年收入。

農產品和石油貿易商大賺60多億美元

再來看,全球第二大獨立石油貿易商Trafigura Grou,截至3月底的6個月淨利超20億美元,幾乎與史上最好的上年度淨利,賺得一樣多。

然而,大宗商品榮景卻是消費者的通膨惡夢再次降臨。目前,企業主要承受衝擊,中國等一些國家的製造原料成本推高至十多年最高水準,但遲早,消費者也會付出代價。

從食品集團聯合利華到家用品巨擘寶僑公司(P&G)都近期都宣布提高產品售價的計劃。

聯合利華財務長皮特克利 (Graeme Pitkethly) 在發布第一季財報後告訴投資人:「我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到物價漲到這樣水準,我們看到大宗商品通膨正在影響所有企業。」

疫情改變富裕國家民眾的消費型態

按照正常的經濟理論,假設富有國家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美元,富裕民眾會將更多財富花在更優質的教育、健康和娛樂等服務,對大宗商品的需求開始降溫。

但是,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這些消費型態。由於許多家庭處於封鎖狀態,出國旅遊變得很貴、很麻煩,所以,各國民眾的大筆支出都從服務轉向商品。

即使是在美國和德國等歐美的富裕國家,許多民眾的消費行為與新興國家的消費者一樣,變得愛買新的自行車、電視、筆電、智慧手機等商品。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