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北疫情守護者》收治全國11%重症 羅一鈞口中「新冠第一戰神」亞東防疫團隊不為人知的一面

人物專訪

新冠病毒擴散全球,確診病例超過1.8億人,死亡數逼近400萬人。台灣在去年防疫成績名列前茅,但今年仍不敵變種病毒持續擴散,本土疫情爆發,5月15日雙北升至三級警戒。

位於新北板橋的亞東醫院,專責加護病房增至58床、收治全國11%重症患者,遠超過衛福部對各大醫院加開20床專責ICU的要求。除了住院和重症病患,亞東也接下板橋、三重兩家加強版檢疫所服務,還幫忙北農快篩、施打疫苗。

面對如此「高實戰力」,疫情指揮中心副組長羅一鈞6月14日透過臉書發文,表示感謝亞東醫院承擔起這樣的重責大任,「特別要跪謝新冠第一戰神亞東台姐團隊,肩上扛起的使命和背後的艱辛。」

究竟是什麼樣的團隊,讓最高防疫單位如此感激?又是什麼樣的能量,讓這個團隊可以不斷突破極限,守護雙北民眾的健康?

採訪這天,踏進亞東醫院的大門,人流已明顯比這波疫情高峰期少了些,工作人員仍克盡其職、熟練地協助每位入院民眾測量體溫、噴酒精、實名制登入。我們帶著景仰的心情,期待今天的專訪。

遠遠地,就看到今天的「戰神」台姐─亞東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厚台,帶了「左右護法」來接受《信傳媒》專訪。

爆院內感染、雙北疫情升溫》備58床還怕不夠...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不能只有我被看見,所以今天也要介紹重症病房的呼吸治療組長袁再明,還有神經加護病房的郭曄嶸主任給你們認識。」張厚台親切卻堅定地說。

在簡單寒暄後,張厚台笑說,「今天只是剛好羅一鈞跟我比較熟啦,他R2、R3(住院醫師)的時候來我們這邊,早期台大內科住院醫師都要來亞東ICU(加護病房)訓練,這裡是可怕的地獄,我以前很兇的,所以基本上他也了解我們醫院的狀況。」

5月14日,亞東發現一位住院病人確診罹患新冠肺炎,16日向新北市衛生局及疾管署通報發生「院內感染」後,截至22日便有18例確診,含2位護理人員、9位病人與7位陪病者,一瞬間,亞東成為同一時段全國院內感染事件中,疫情最嚴重的。

談到這段過程,張厚台說,院內感染是發生在胸腔科病房,「病人就是肺炎,一開始在測的時候沒有測到,後來再採才發現,所以當時感控的處理還滿多的。輕症發現之後,一個禮拜就會變重症,重症大概一週就要準備動員。」

張厚台回憶當初的情況,「14號發現,病人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18號我們專責(病房)就開了,內科加護病房整個是開30床,30床開了之後其實社區疫情還是相當嚴峻,所以神經加護病房後來也加入,我們就是配合外部的需求隨時滾動式修正。」

問到疫情高峰期,亞東專責有多少人力投入?

「我們備了58床,單我這邊一班就有70-80人,郭主任那邊應該有30-40人,所以同個時段一個班大概總共就有150多人在照顧新冠病人。」張厚台說,當時單日最高紀錄是開到51床,「但不是每個人都在那裡躺好好的,是有人進來有人出去,我們單為了那51床誰要進、誰要出、誰要做什麼處置,每天就在那裡走來走去,但還是怕不夠。」不用等指揮中心超前部屬,亞東重症團隊就這樣一一把加護病房、專責病床建置起來。

「台姐」張厚台回憶前段時間疫情爆發,即便平常就在照顧重症患者,仍坦言感到害怕,也要趕快調適心情整備資源、帶領團隊作戰。(攝影/趙世勳) 

這次亞東收治全國11%的新冠重症病患,遠超過衛福部對各大醫院加開20床專責ICU的要求。問到是院方自願承擔這樣的重責大任嗎?

「如果不公布,我還不知道我們有收到11%重症!」

「如果不公布我還不知道我們有收到11%。」張厚台笑著說。但她強調,這個背後是很多人一起努力達成的數字,「公布那天,學弟在FB問說:『學姊,我們好像撐了11%耶!』我心想哪有這麼多啊,只覺得病人很多,每天醫院窗口都會接到很多求救電話和訊息,他們就來跟我說:『主任,今天又有哪個醫院來的,早上5個、下午5個......』」

數字被這樣爆出來,張厚台坦言也不曉得這幾個人該怎麼辦?「而且不是只有院外的,我們院內壓力更大。亞東收治輕症加重症患者約1,000多名,輕症大概10-20%會變成重症到加護病房,1,000的10%就是100個。那時候開50床我都好怕不夠,但我們已經沒有足夠的空間再去擴床了。」

雙北疫情爆發,病人不斷增加,「沒有空間當然可以想辦法,主要是人力,我們所有人都已經投入在裡面,你說一下子要去哪裡找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不可能,尤其重症這幾年人力本來就已經是短缺的,有很多內外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都下來幫忙。」

張厚台說,其實也是在不知不覺下就收這麼多病人,她強調,這11%是大家心血一起投入的,「當時討論因為沒有預料到病人會這麼多,所以剛開始只有內科投入,後來隨著病人數越來越多,除了內科加護病房團隊外,整個重症部都有一起支援,包括外科、心血管科、神經加護病房、呼吸治療師、專科護理師,以及急診團隊的搭配。」

「這也沒有什麼第一名,就是我們被需要,我們也很認真的在院長、副院長指引下負起這個責任。」

除了內科加護病房團隊外,亞東整個重症部都一起支援,包括外科、心血管科、神經加護病房、呼吸治療師、專科護理師,以及急診團隊的搭配。(攝影/趙世勳) 

負責帶領呼吸治療團隊的組長袁再明回憶,這波疫情覺得最大的困難在於,「我們就是海嘯的第一排,大量病人來的時候,人力的調度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呼吸治療師之前有負責重症、全院病房區、門診區,但這波疫情因為重症需求很大,接到院方指示後,就立刻把原本肺復能跟高壓氧的人力降載,原本單位3位呼吸治療師,平均每月照顧1千人次的肺復能病人,降到剩一個人力,每個治療項目留1-2個人,其他都來支援新冠病人。」

靠「呼吸治療師」為重症患者抽痰、維持呼吸

袁再明解釋,新冠重症患者通常肺部發炎會積痰液,進而影響呼吸,「這次也發現新冠的病人的痰真的很黏,需要很好的呼吸照護。病人的痰液如果抽不乾淨,會造成發炎問題沒辦法快速解決,也會增加病人住院的時間。」所幸,院方也積極加購許多栓塞潮濕加熱器,維持病人的痰液的濕潤,讓呼吸治療師可以較好抽痰。「把病人的痰液抽乾淨,也是身為呼吸治療師很大的一個成就。」

袁再明坦言,當時人力調度是壓力最大的時候,還好撐過來了,「我和美雲組長帶著團隊一起往前,他們看到我們都往前,也會很安心跟我們一起做。」他也回憶,這次新冠比17年前SARS好一些的地方在於,這次有準備,所以可以比較快上手,「上次SARS來大家根本沒辦法準備,能躲就躲。這一波大家也會問說,有沒有人因為這個疾病離職?大家都沒有。」

張厚台充滿感謝地說,「我們這次真的倚賴呼吸治療師非常多,他們跟我們一樣都沒假日,美雲和再明兩個主管都是假日輪流來上班,我們查房也一定會帶呼吸治療師進去,如果有某間專責病人狀況特別不好,我們的組長又會跟著原來專責區負責的呼吸治療師一起去。」

呼吸治療組長袁再明,分享治療新冠重症患者幫忙抽痰、整備人力及加熱器的過程。(攝影/趙世勳) 

除了呼吸治療師,張厚台表示,「本來內科加護病房就是照顧這樣肺炎的病人,但像神經加護病房原本收治的是神經重症,後來是拜託郭主任這邊提供更大的量能,加開第4個加護病房。」

神經加護病房主任:6個人幫患者翻身...身心都是壓力

負責神經加護病房的主任郭曄嶸提到,「在疫情最厲害的時候,內科加護病房進去後是30床,那時候社區還很熱,一些長者很快就變成重症。後來盤點的結果是,我們那個區域量能比較大一點,可以比較快速收治病人,我們在48小時內就整備好了。」

提到這次疫情印象最深刻的事,郭曄嶸說,「其實最大的是主管壓力,一個人就是往前衝,但重點是這個團隊要跟著一起走。」他強調,因為神經加護病房團隊裡面主要是神經內科醫師為主,對胸腔的重症不是那麼熟,「我們要讓團隊的人都去接受,雖然進去穿全套隔離衣,但心理還是會有壓力,因為病人會走到重症,狀況都不是太樂觀。」

郭曄嶸還提到,很多重症病人BMI都比較高,「比較胖、呼吸也不太順暢,我們需要幫他們翻身,但那一翻可能就需要5、6個人一起翻,病人身上管路又一堆,這些其實都是團隊的壓力。」

還有一位住院醫師在這段期間發燒,回家一直咳嗽,「大家就很緊張,因為穿完隔離衣全身都溼透,醫院理面又有冷氣,想說是不是感冒?前一天在醫院篩檢是陰性,但隔天又發高燒,隔天再篩一次,他自己也有用快篩試劑,但那條線感覺隱隱約約,就很緊張,要一直來回確定他沒事。」

郭曄嶸說,這位住院醫師總共去急診篩了3次,「其實我們帶領團隊最擔心的就是這些,還有一位專科護理師剛生產完,產假一結束就直接來上班。」

神經加護病房主任郭曄嶸分享,團隊過去對胸腔重症較不熟悉,但仍在48小時內支援新冠重症加護病房任務。(攝影/趙世勳) 

問到過去照顧加護病房的患者,和這次新冠重症病人,辛苦程度差別在哪?

治療意見不一樣時,跨科合作如何整合?

張厚台分享,「老實說這些都是重症病人,新冠最大的困難是第一,一開始對它不了解,第二是要花很多穿脫(防護衣)的時間,所以剛開始第一個禮拜最辛苦,醫師、護理師、所有人都要適應,大家天天都在吵架,為了病人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情,都在建立那個默契和制度。」

「你說有很明確的SOP嗎?我們也沒有,就是慢慢建立起一個制度。感染科在這波疫情裡面,很多病房也都需要照顧,他們也撥了一部份人力來看加護病房裡一些感染症的治療,幫了很多忙,所以我說這不是一個人、一個科的事,是跨科、跨團隊的合作。」

如果大家對於治療意見不一樣時,要怎麼整合?該聽誰的?

張厚台笑說,團隊中有3組,「後來我就讓3組以組為單位做,只要有數據證據就可以做,我現在就在整理大家不一樣的地方,看大家預後有沒有不一樣、作法差在哪,希望做出第二本指引。我們有些做法是驚世駭俗,但其實效果不錯。後來治療大家也開始知道要怎麼做,我覺得也是一個不錯的磨合過程。」

張厚台(中)感謝許多科別、呼吸治療師及專科護理師的協助,遇到意見不同時,也學習並享受磨合的過程。(攝影/趙世勳) 

採訪尾聲,問到接下來還希望政府或社會大眾,提供哪些資源和幫助?

郭曄嶸說,「最重要的就是趕快打疫苗,不要選,很重要!」袁再明則補充,「我覺得院方已經給了很多支持,打疫苗很重要,保護自己也保護其他人。」

張厚台只感謝疫情終於稍稍有緩解跡象,「我已經好幾個禮拜沒睡好了,但這幾天狀況慢慢比較OK終於可以好好睡一覺!現在開始新冠的病人變少了,所以我們那裡現在又改回一般的加護病房。休息一個禮拜整個大清消,也讓我們的員工整備跟休息。」

每一位曾經是學校資優生的醫護人員,在這場病毒戰役中,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渺小,以及治療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失敗。沒有人知道疫情何時會平息,但他們越挫越勇,經過這場考驗也展現團隊合作的默契,他們願意繼續站在第一線,為守護民眾的健康而奮戰。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