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觀象所(現今的阿里山氣象站),是台灣首屈一指的高山氣象觀測站,於1932年5月開始興建,坐落於萬歲山北麓,海拔2413公尺。1933年3月開始氣象觀測業務,除了高層氣象研究外也作為國防之用途。阿里山氣象站深具歷史意義,同時因整體建物採用紅檜建造,於2014年指定為嘉義縣縣定古蹟,也是阿里山重要的歷史文化資產。
阿里山氣象站:古蹟與天然紀念物
而今近90年的歷史,不僅建築物為其古蹟價值,周邊栽種的染井吉野櫻也達高齡。這一株來自於東京的染井吉野櫻,能夠生長於海拔兩千公尺高山並紀錄近一世紀的歷史變遷,可以說是珍貴的天然紀念物。
染井吉野櫻,為彼岸櫻與大島櫻之間的交配品種。自19世紀中期開始,日本奈良縣著名的吉野櫻深受大眾喜愛,一時蔚為風潮。
染井吉野櫻在阿里山
相對於染井吉野櫻,因花量大,生長快且展葉前盛開等各項優點,一躍成為人氣品種。當進入20世紀時,已廣泛種植於日本全國各地。之後,才發現奈良吉野櫻為日本山櫻品種不同於染井吉野櫻。為了有所區別,將東京苗圃產地染井村的吉野櫻重新更名,為染井吉野櫻。
染井吉野櫻,顧名思義來自於都市平地品種。一般種植於平地,而山地僅分布於海拔1000公尺前後,鮮少種植於高山氣候環境。
然而,日本據台後隨即在阿里山展開鐵道及伐木計畫。此時,染井吉野櫻也隨著日本技師的思鄉之情,於1903年飄洋過海並展開試植計畫。經歷了10年以上的試植,染井吉野櫻終於在台灣阿里山落地生根。
阿里山地區氣侯涼冷,平均日照短,空氣中帶有雲霧濕氣。這樣的氣候環境,對於染井吉野櫻而言,為生長條件的大敵。
由於空中濕度高,染井吉野櫻容易引發簇葉病,尤其在群植之下蔓延感染,受害嚴重。受到感染的染井吉野櫻,發病時枝條變形、密生、枝細,遠看猶如鳥巢般特徵。
染井吉野櫻面臨空前危機
即使進入開花季,出現不開花或甚至僅零星綻放(左圖,氣象站老櫻樹花期狀況),相對於正常開花之勢(右圖,園區內正常染井吉野櫻開花狀況),猶如天壤之別。
花後,每年4、5月病葉持續感染至其他櫻花樹。一旦發病後,經過5-6年開始衰弱枯損,不乏也出現枯死樹株。再者阿里山空氣濕度高,更加助長病原菌孢子飄散,猶如新冠肺炎般蔓延感染。儘管染井吉野櫻簇葉病的發現已有百年歷史,至今仍然以物理方式為主要治療方法。也因此,阿里山的染井吉野櫻面臨了空前危機。
近年來嘉義林管處有感於染井吉野櫻病害的危機,急於展開櫻花樹治療計畫。由於每年前往賞花的民眾不斷,防治原則是以不施用藥劑並配合修剪措施。
另一方面,重症且老齡無法恢復的樹種計畫伐除,同時引導第二代櫻花樹世代傳承。其世代交替手法,為導入日本「里山」的樹木管理方式。
染井吉野櫻經過嘉義林管處搶救計畫,簇葉病害已進入控制階段,樹勢也逐漸恢復。未來也持續為染井吉野櫻進行定期健康管理,以提供民眾賞櫻之處並永續保存自然資產。
「櫻花王」無人關心!
近年來,嘉義林管處極力推動拯救染井吉野櫻計畫,而氣象站深具歷史的染井吉野櫻卻乏人問津。阿里山染井吉野櫻,歷經近一世紀的適應生長,目前所剩老櫻花樹的數量也是屈指可數。
其中,阿里山賓館前老櫻樹進入重症階段,樹型已逐漸崩壞。僅剩阿里山氣象站的老櫻樹,可以說是與建物共存的「櫻花王」。阿里山僅存的歷史天然紀念物,其重要性漸被忽視,甚至淡忘。
依據阿里山氣象站興建年數,至今已有近九十年歷史。在其建築物後方,據當時所種植櫻花樹小苗約十年生(左圖)。若以此換算,目前老櫻花樹齡也接近百年歷史。
筆者受嘉義林管處委託救治染井吉野櫻,於2020年經過前往調查,發現氣象站老櫻花樹罹患簇葉病重症,甚為可惜也深感無力。整體樹冠病葉高達九成(右圖),因長年未能適時救治與管理,導致反覆感染之下處於重症。再者,因樹體老化、衰弱也面臨傾倒的危機。
阿里山氣象站,建物被編列為古蹟進行修復,珍貴文化資產的重要性逐漸被重視。然而,周遭環境的老樹、巨樹也伴隨著老建築物進入歷史,實為不可分割的古蹟景觀。阿里山的古蹟與風景;可以說是百年以來開發之中,人與環境的共存史。而見證歷史的老樹們,卻被我們遺忘在某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