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疼痛常因腰椎退化性疾病引起神經壓迫、局部發炎以及缺血等變化,造成神經結構的傷害,導致病人產生神經痛,有部份病人經過各種治療無效,其中不乏曾接受包括藥物、物理治療、針灸、推拿、甚至最後到手術。
在感覺神經因各種原因受傷後,有可能產生神經塑性(neuroplasticity)的變化,它是屬於感覺神經路徑的一種敏感化(hypersensitivity)。假設在腰椎神經痛病人產生這種改變後,只針對腰椎神經壓迫做治療,那很可能也無法解除病人的疼痛。
文獻指出利用一種神經功能的檢查─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可以發現某些慢性神經痛病人如糖尿病神經病變(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的病人身上看到某些數據有顯著變化,看出有疼痛訊號被放大的情形。
另外,在單側上肢神經痛與正常側的比較研究中,也發現患側大腦間的疼痛抑制功能有顯著的下降,表示慢性神經痛病人,會因長時間的疼痛訊號輸入,把大腦對此身體的感覺進成「再教育」,讓原本不痛的感覺,因為敏感化後而變得疼痛;而原本只有小痛的刺激,變成其痛無比。
這種對疼痛敏感化的情形,可透過作用在大腦的藥物去減輕或者預防,這類藥物一般跟癲癇是同類型,目的是降底神經的興奮度,來穩定或調節神經功能。另外也有研究使用重復的大腦磁刺激,來降底神經路徑的敏感度,達到疼痛減輕的作用。另外也可以透過簡單的神經注射治療,讓疼痛得到緩解。
跟各種神經痛一樣,腰椎神經痛病人,如果讓疼痛持繼太久,變成一種慢性的神經刺激,很有可能會演變成神經系統被再教育而敏感化,到那時候用各種治療也很難完全去除所有症狀。建議民眾若有長期下背痛或下肢麻痛,要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神經外科 劉永輝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57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