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周五報導,中芯國際計劃興建的上海晶圓廠,將生產目前供不應求的成熟製程晶片,應用範圍遍及從消費電子產品到自動駕駛汽車。
中國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9月3日宣布,該公司將斥資約90億美元在上海建造一座晶圓廠。外界認為,在全產業急於擴大產能的情況下,此舉顯然在挑戰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上海新廠將生產28奈米和更低階晶片
這座工廠將是中芯國際多年來最大一筆投資,將生產目前供不應求的成熟製程晶片,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和自動駕駛汽車。
中芯國際在香港證交所公告,該公司已跟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達成協議,成立一家合資企業,來建設和運營新建的晶圓廠,預計每個月產能達到10萬片晶圓,總投資88.7億美元(2454億元台幣)。
該工廠將利用28奈米或更舊的生產製程製造晶片,適用於影像感應器、Wi-Fi晶片、驅動IC和微控制器等晶片,其中許多種晶片是目前供不應求的熱銷品。目前半導體市場上最先進的晶片製程(5奈米)是用於iPhone智慧手機處理器和Mac CPU。
台積電擴建南京廠28奈米製程產能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今年早先宣布將斥資28億美元.擴建中國南京廠的28奈米製程產能,以滿足當地不斷增長的需求。其他晶圓大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 和聯電也在積極擴大產能。
公告顯示,中芯國際合資公司的註冊資本為55億美元,這家晶片製造商至少持有合資企業的51%股份,並承擔運營和製造的責任。公告也稱,上海市政府將持有25%的合資企業股份,其餘部分將尋求第三方投資人,目前尚不清楚新廠何時開始投產。
中芯國際今年稍早宣布,與深圳市政府共同投資23.5億美元建造一座晶圓廠,從2022年開始,在中國南方城市深圳每月生產4萬片晶圓。
去年9月,中芯國際被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出口貿易黑名單,該清單規定,在未取得許可時,美國和外國公司不准向中芯出口美國技術。
中芯深圳新廠將在2022年投產
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趙海軍多次證實,美國的黑名單阻礙該公司開發更先進的製程技術,這些技術更依賴於應用材料和Lam Research等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趙海軍還說,中芯正在尋找替代解決方案,同時繼續與美國政府溝通。
中芯國際是中國最有前途的晶圓代工廠商,因此,肩負著北京希望建立自力更生晶片產業的期待。
最近,全球電子製造商和汽車製造商又短缺半導體,使得中芯晶圓代工價格飆升。中芯國際是許多中國晶片設計和美國晶片設計公司高通的主要生產合作夥伴。由於價格上漲和需求強勁,中芯之前公布2021年上半年淨利創新高。
包括中芯在內的全球前10大晶圓代工廠第2季整體收入同樣創新高。
集邦科技(TrendForce)1日發表報告顯示,全球晶圓代工商第二季整體收入連續第8季改寫歷史新高,也就是說,自2019年第三季以來,每一個季度都打破紀錄,今年第二季收入達到244.07億美元,比前一季增長6.2%。
前10大晶圓代工廠第2季收入創新高
在全球晶圓代工廠的第二季營收244億美元中,排第一的就是133 億美元的台積電,三星以 43.34億美元排名第2,而中芯國際以13.44 億美元排名第5。雖然第5名聽起來不怎麼樣,但中芯國際收入較前一季上揚21.8%,市占率提高至5.3%,表現相當突出。
聯電第二季在全球市佔率和前一季持平,為7.2%,在全球排名第3。由於PMIC、TDDI、Wi-Fi、OLED驅動IC產品需求持續旺盛,帶動聯電第2季收入成長8.5%至18.2億美元,產品平均價單較前一季上漲5%。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到2021年第3季,晶圓代工產能短缺已經持續加劇了近2年時間。集邦科技對代工廠客戶訂單的調查顯示,部分代工廠新增產能已逐步投產,但產能提升相對有限,且新增產能已被客戶全部預訂。所有主要代工廠目前都以滿負荷運轉,但它們的產量仍落後於市場需求。因此,集邦預期第3季全球前10大代工廠的總收入季比增幅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