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傳出北京要出手,將恆大集團「一拆為三」,分為地產、汽車、商業3個實體,納入國企,帶動恆大集團股價周四收盤大漲17.62%至2.67港元。
不過香港四大家族旗下地產商卻開高走低,而且恆大第二大股東、香港富豪劉鑾雄的華人置業考慮出清恆大所有持股,原因是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必要時可使用公權力收回發展商持有的私人土地,興建公營房屋,解決困擾市民已久的土地房屋問題,令市場聯想中共「打土豪、分田地」的大棒很有可能打到香港四大家族。
香港四大家族可能被迫「捐地」蓋社會住宅
特首林鄭月娥9月21日出席行政會議前對記者表示,在北京推行「僅限愛國者」的新政治體制下,解決香港的住房短缺和增加土地供應,將是當局的首要任務。
她又說,地產商近年願意配合政府政策,包括通過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利用發展商持有的土地以七、三公私營比例建屋,多建公營房屋。
林鄭月娥發表上述言論之前,《路透》上周報導稱,中國官員今年在幾次非公開會議上告訴香港的地產大亨,他們應該投入資源和影響力來支持北京的利益,幫助解決香港的住房短缺問題,中央還表明市場「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不再容忍「壟斷行為」,引起香港開發商股價20日大跌。
林鄭:需要時可收回發展商土地建公營房屋
9月23日,長江實業小漲0.6%至43.9港元;新世界發展小跌0.2%至30.95港元;新鴻基地產上漲2.9%至98.9港元;恆基兆業上漲1%至29.85港元,但近一個月股價依序下挫13.3%、16.5%、12.1%、15.2%,因市場擔憂監管力度將加強,限制香港4大開發商業績的增長。
新鴻基地產本周一稍晚發表一份聲明表示,他們沒有受到北京中央政府的壓力,持續在與香港政府合作,履行對社會的「承諾」,包括在住房方面的「承諾」,該公司也從未支持市場壟斷行為。恆基地產拒絕置評。長江資產和新世界發展沒有立即回應路透置評請求。
華人置業投資恆大集團股票帳面慘賠約百億港元
不只4大開發商加信和置業的市值20日蒸發840億港元,劉鑾雄的華人置業投資恆大集團,也將慘賠約百億港元。
《日經亞洲評論》周四報導,四面楚歌的中國恆大集團將失去大金主華人置業,這是大戶對世界上負債最多的開發商信心盡失的另一個跡象。
自恆大集團2009年在香港上市以來,華人置業與其高層幾乎參與恆大每一次融資。但在本周四的一份公告中,這家香港開發商透露,他們在8月30日至9月期間出售了 1.089 億股恆大股票。
華人置業表示,考慮出清剩餘7.5109億股股票,果真如此,屆時,華人置業可能會實現高達95億港元(338.24億台幣)的巨大虧損。
華人置業考慮出清剩餘7.5109億股恆大股票
另一份文件公告顯示,華人置業的執行長陳凱韻與其先生劉鑾雄透露,他們已出售2444萬股恆大股票,截至9月10 日,他們還剩下10.6億股。
「董事們對中國恆大集團近期事態發展持謹慎態度,包括有關恆大集團流動性和持續經營的訊息。」「若出售恆大持股,讓華人置業有機會轉投資其他標的。」華人置業公告稱。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華人置業持有的恆大股票和債券佔總資產的 35.8%,導致華人置業今年上半年帳面虧損42億港元。截至2021年8月底,劉鑾雄家族和華人置業的恆大持股合計占比降至14.6%,該公告沒有提到持有恆大債券。
儘管這些利空訊息披露,但恆大股價周四股價仍大漲17.62%,終止9月13日以來連續7天收黑走勢。華人置業上漲5.5%收2.3港元。
恆大一半以上開發項目已經停工,成爛尾樓
由於恆大未能向包商和供應商付款,恆大全國800個開發項目當中,有500個建案已經停工,恐成爛尾樓,預售屋買方等不到交屋。
最近幾周,恆大總部和辦公室被債權人包圍,包括購買恆大理財產品的員工和投資者。
恆大集團前董事長許家印是恆大最大股東,9月21日中秋節當天,他在一封信中告訴員工,恆大集團有信心履行對客戶、投資者和債務人的責任。
22日稍晚,許家印再次信心喊話,強調順利交屋是公司的義務與責任、對恆大財富投資者落實兌付,是頭等大事。在此之前,該公司曾表示將按計劃於周四為中國在岸人民幣債券支付利息,它卻沒有提到,是否支付周四到期的5年期、8300萬美元離岸債券利息,若在到期的30天內無法付息,就會構成違約。
近幾個月,貝萊德、瑞銀和匯豐增持恆大美元債券
晨星彙編的數據顯示,近幾個月來,貝萊德、瑞銀和匯豐控股等外國法人增持恆大美元債券。
今年1月至8月間,貝萊德增持3130萬張恆大債券,其價值佔貝萊德亞洲高收益債基金總資產的1%,約1700萬美元(約4.72億元)。而匯豐銀行1-7月的恆大集團債券部位大增40%,瑞銀1-5月增加25%。
恆大的債務危機擾亂全球市場,市場擔心恆大若無力償還3千億美元債務,破產危機延燒至規模50兆美元的中國金融體系。恆大上個月首次承認,如果不能及時找到投資人注資或出售資產,公司債務可能違約,隨後表示在這兩項措施上都沒有取得「實質進展」。
有投資人和分析師預計,政府將介入並設計恆大有序退出,銀行延展貸款期限,為公司重組提供管道。不過,一些投資人不排除公司破產清算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