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來推出一連串的相關管制規範,先是大動作管制科技業、金融平台,接著又祭出鐵腕整治補教業、加強調控不動產業等產業整頓,如今也為了達到碳中和目標全面執行「能耗雙控」政策,在中國多個省分突襲祭出限電限產措施,台商則擔憂,若未來繼續延長限電,恐怕各行各業都難逃影響。
近日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目前對台商的影響是產量減少、供應減少,但相對價格就提高,現階段對企業的影響並不是很大,但讓人憂心的是,如果未來中國限電常態化,原物料的供給恐怕會受到衝擊,因此對台商來說,只能優化製程減少用電,甚至是提高綠能發電的比例。
選擇合作加入或是退出,台商處境走向兩條路
一名長期協助台商到中國設立公司的諮詢顧問分析,以這次中國祭出限電政策來說,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情況不同,製造業的上市櫃台商本身對於中國境內的限電措施幾乎是習以為常,大多數可以透過將訂單移轉至其他廠,進行立即性的因應措施,頂多只是多支付一些人事成本,影響較小;反倒影響較大的可能是貿易進出口商,預期產品供給減少而衝擊出口量;另外,服務業、中低階端的出口導向產業也有可能因限電而影響營運。
該顧問指出,台商早期到中國發展的勞動成本優勢已經不在,現階段台商的優勢已不如過去,目前只剩下人力管理彈性、創意設計等特殊性優勢,形成台商走向兩條路,一是「打不過就加入」、二是「打不過就退出」。
「打不過就加入」指的是台商在地化,例如說,台商選擇與當地有權有勢有人脈的陸商合作,以台商身分共同享有中國政府祭出的補助或是優惠措施;另一條路,打不過者也可能選擇直接退出中國市場。
中國管制政策「政治凌駕於經濟」,習近平做壓力測試?
針對今年9月上旬,中共推出「能耗雙控」政策升級,使得中國多個省和地區企業相繼收到強制限電、限產、停產的通知書。該顧問也質疑,為什麼不是在夏季限電,而是選在中國10月1日國慶長假之前,時間點實在過於巧合,若就政治因素考量,研判可能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因應反抗勢力而做的壓力測試,「今年年初一樣有限電,當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有跳出來,奇怪的是,這次李克強的報導都沒有,一樣都是限電,為什麼會態度不一樣?」
他私下表示,中國的政策永遠是「政治凌駕於經濟」,因此預期接下來應該會有常態性的管制,只是面對這樣的管制台商如何去因應,預期每個台商產業的因應措施會有所不同。
中國強化調控不動產,會計師提醒台商土地交易違約風險增加
除了限電措施之外,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也直指,中國當局從去年底祭出反壟斷機制後,阿里巴巴、騰訊、拚多多、美團接連被罰鉅款,甚至螞蟻金服上市喊停、滴滴赴美上市碰壁,也針對補教業、演藝人員砍刀,甚至也擴及到恆大相關的房地產業,如今大部分銀行紛紛收緊了房地產貸款投放力度,也讓台商近期處分土地交易案的違約風險增加。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兩岸商務與稅務服務會計師段士良指出,過去數十年台商西進中國,最常見就是買進中國的土地資產,但隨著中國經過20餘年來,土地價格已經上漲了數十倍,若台商要從中國退出的話,勢必土地就要處分。
段士良指出,由於稅負關係,台商在大陸出售土地資產,稅率恐高達50%以上,但若改為出售中國大陸公司股權,則稅率或可降至10%,因此台商普遍都是採取處分公司股權的方式處分中國大陸土地。
但段士良提醒,由於根據外匯法令,台商必須先轉讓股權且取得相關公部門審核後,買方才能將股權價款由境內帳戶匯到台商境外公司帳戶,過程中常常導致台商股權轉讓後卻收不到價款,且最近也發現,因為中國不動產市場狀況不佳,加上銀行對於不動產融資收緊,導致買方的後續資金不足,使得交易違約風險已經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