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一輪停電多集中在江蘇、浙江、廣東等製造業大省,台灣PCB、車用等電子廠商群聚的江蘇昆山26日接到通知,直接停電到9月底。
更慘的是,冬天經常零下20度的東北電網有崩潰的風險,中國6大電力公司的煤炭庫存只夠兩周發電需求,10月1日以後可能繼續限電或停電,導致台灣電子股本周持續向下摜壓,拖累台股兩天重挫416點,美國科技股週二也遭血洗。
加權指數週三(9月29日)盤中大跌305.5點或1.77%至16875.9點,零組件下跌2.9%,電子股下挫2.3%,半導體跌2.5%,造紙股跌3.1%,航運股跌1.5%,玻璃陶瓷股逆勢上漲0.2%。
台股兩天重挫逾400點
權值股全面下跌,台積電下跌2.36%至580元,聯電跌2%至63.3元,鴻海跌1.9%至104.5元,聯發科跌3.3%至925元,大立光下跌2.5%至2160元。
中國20個省份自9月中旬開始密集不定期、不定時、無預警限電,10月恐繼續限電,未來這種每年一次大規模限電將成常態,已有數千家工廠被迫完全停產,或「作二休五」減產,而企業搶買的發電機售價一周內飆漲3倍。
三大因素掀起中國缺電風暴,為達成習近平主席的耗能雙控目標,地方無預警「拉閘限電」,以及中國國內動力煤炭價格突破千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比澳洲煤炭還貴,中國卻為報復澳洲少進口澳洲煤炭,使電廠煤炭庫存過低,頂多撐一個月,加上電廠發電越多虧損越多,選擇減少發電。
許多工廠停工、失業潮湧現
大半中國民生和工廠被限電停電,許多工廠停工、失業潮湧現,小型工廠直呼活不下去,許多民眾爬10多層樓梯回家,路燈、信號燈也不亮,東北有民眾燒煤炭取暖、一氧化碳中毒,這些生活不便引爆民怨沸騰。
官方媒體坦承,自9月中旬以來,31個省中有20個省分已實施電力配給措施。但中央政府開始甩鍋地方政府,《人民日報》開轟:為什麼火燒眉毛才玩命式限電。人民日報旗下俠客島公眾號在微博發文,質疑「金九銀十,時值生產旺季,拉閘限電不是自廢武功嗎?究竟是咋回事?」
近期,幾百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為配合地區「能耗雙控」要求,將削減水泥、電石、電解鋁、螺紋鋼等工業原材料產能。受供給減少影響,多種工業品價格不同程度上漲,有的甚至周內漲幅超40%。
中央甩鍋給地方:火燒眉毛才玩命式限電
能耗強度約束制度已實施10多年,「能耗雙控」執行近6年,按季度發表的「晴雨錶」也做了8、9個年頭。「能耗雙控」目標要求一直穩定、明確,不存在臨時加碼。
各地為了全力優化能耗指標、不惜關停生產甚至影響居民生活用電的「一刀切」做法。
一些地區開始「命令式停產,要求高耗能產業停限產甚至拉閘限電。有人就把停產限電歸罪於「能耗雙控」,認為政策突然加碼導致地方突擊式停產限電。
地方怪罪中央:能耗雙控指標太硬
除能耗雙控外,中澳貿易戰造成煤炭稀缺、價格飛漲,也造成電廠煤炭庫存位於歷史低檔,發電量低迷。據統計,中國主要發電集團的煤炭庫存總量僅為1131萬噸,只能滿足僅兩周左右的需求,風電、水力發電、太陽能供應不穩定,而火力和天然氣發電佔中國7成以上。
9 月時,中國的電力公司開始在寒冷冬季來臨之前補充煤炭庫存。今年,中國國內煤炭非常稀缺又很貴,澳洲較便宜煤炭遭北京限制進口,使得電力公司束手無策,只能減少發電量。
據國金證券統計,截至9月21日,全國6大電力集團持有的用於發電的動力煤總庫存僅為 1131萬噸,只能滿足15天發電需求。
電力公司虧損營運,沒有提高發電量的誘因
有分析認為電力公司壓低煤炭庫存和發電量,是為了逼迫北京允許電力公司調漲僵固的電價。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佈的數據顯示,9月16日至9月23日的一周已經達到1086元人民幣/噸,年比上漲近一倍,較年初上漲56.26%。
中國媒體財新引述廣東一煤電廠人士稱,現在廠標煤價每噸約1400元人民幣(下同),折合為成本的話,燃料成本至少每千瓦時0.448元,再加上財務成本等其他因素,「已經是虧損運營」。當地規定的火力發電電價為每千瓦時0.463元。
電價無彈性背後的重要原因是,中國的電價依然實施管制,電價不能隨需求上升而上漲,然而煤價帶來的高昂成本,使得火力發電企業缺乏誘因擴大發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