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登場》雙方各說各話 哈佛大學學者:台海問題應建立危機管理機制

政治

拜習會今(16)上午正式登場,這是兩大強權領導人上任後首次進行視訊面談,雙方一舉一動皆牽動台海局勢。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座談會中,學者戈迪溫指出,拜習會對美中關係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雙方並不會就台灣問題進行實際的討論或解決,並建議美、中、台三方建立風險管理機制,降低衝突一發不可收拾的可能性。

預估拜習會各說各話,台灣問題無實質進展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今主辦「拜登上任後一年的中美台關係」座談會,除邀請眾多美台學者分享外,也跨海和我國民進黨立委何志偉、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視訊會談,針對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一年以來,我國、美國和中國的關係變化進行探討。

費正清研究中心台灣小組召集人戈迪溫(Steven Goldstein)認為,拜習會上雙方將會各自闡述己方立場,拜登會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One-China Policy),指出美對台、中策略分別採取不同基調;習近平將再次提醒拜登,台灣問題屬國內事務,無須外力干涉,預料雙方就台灣問題不會有任何實質進展。

「現狀」走向衝突,須穩健管理兩岸危機

江啟臣則表達對拜登再次傳遞對台一貫政策的期盼。他指出,自2016年來兩岸皆採取更加強硬的外交政策,日益提升對抗態勢。若美中緊張局勢持續升溫,很可能抵達臨界點並發生誤判、衝突,因此他十分擔憂是否能繼續維持兩岸現狀。

他質疑蔡政府為何沒能做到兩岸溝通,如前總統馬英九時期兩岸領導人成功會晤,若缺乏溝通的情況下,兩岸是否只剩下軍事對抗的選擇。江啟臣強調,台灣固然要強化國防能力,但戰爭絕對是最後手段,必須用盡一切努力來避免。

戈迪溫提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所述,指美國現沿襲傳統戰略,反對台海兩岸任何一方單方面改善現狀。但細究所謂「現狀」,美、中、台三方進程都從穩定逐漸走向衝突,習近平外交策略加劇攻擊性,拜登也採對抗中國的態勢,夾在其中的台灣則更主動利用美中摩擦爭取己利。在種種條件下,如何穩健管理這樣的危機是各方須嚴肅看待的課題。

何志偉建議,他不認為一概妖魔化中國能為兩岸創造更多的共同利益,雙方應回到九二會談時的務實精神,拋棄成見與對立進行協商,並建立風險管理機制,以避免不樂見的緊張情勢升溫。

籲中國止戰,美應表達處理兩岸問題決心

費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員江憶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引述政大選研中心研究,顯示美國對台策略將會影響我國民眾支持獨立及與中國一戰的意願。江憶恩指出,當美國明確表態願意協防台灣時,民眾支持獨立和與中國開戰的比例較高,但當美國採戰略模糊態度,未能正面表態時,比例則降低。

江憶恩直言,若美方希望降低中國犯台風險,則必須向中國表明美國協防台灣的決心,同時對台灣表明不支持獨立的態度,拜登政府才能重新平衡對中、對台的嚇阻立場。

「過去70年台海維持和平和穩定是個奇蹟。」何志偉強調,台、中關係並非零和遊戲,兩岸間有繁茂的經貿往來,也有超過100萬名台灣民眾居住、往返中國,雙方都不樂見任何一個意外引爆軍事衝突,這對彼此而言都是災難。何志偉呼籲北京高層審慎思考,不進行對話和協商的焦土策略是否真的符合中國利益。

美國戰略趨於清晰,我夾兩國間如何自處

台大政治系教授徐斯勤則表達擔憂,他指出,近期台灣民眾的國族認同高漲,加上美國挺台動作愈趨明確,導致中國傾向採取風險較高的手段來處理台灣問題。在習近平主張兩岸統一、而非九二共識的情況下,他質問重拾九二共識是否必要。徐斯勤進一步表示,拜登友台政策屬正向效應,但美國戰略愈往清晰靠攏,可能會讓台灣民眾誤判美國處理兩岸政策上的決心。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陶儀芬指出,對國際局勢現狀產生威脅的主要是中國,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讓中國一舉崛起,美國則「東升西降」面臨衰頹。習近平在2012年掌權後,加劇在黨內、國內的集權速度,並結束「東方明珠」香港僅23年便破滅的一國兩制系統。

因此陶儀芬認為,若未來中國佔領台灣,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將自此終結。而在現今態勢下台灣成為美、中爭霸重心,台灣也藉此躍上國際舞台,除了讓世界看見台灣外,生存問題也時時受到威脅,我國應如何自處成為最大挑戰。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