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集集大地震今年屆滿20周年,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中心主任黃世建呼籲政府應該在未來5到10年全面盤點公有建築物耐震化率,並配合土壤液化潛能圖與斷層分布圖提出維生管線系統震後持續營運之規劃,確保災後水電、瓦斯供應無虞,以及通訊系統正常運作,落實執行都會區巨震情境模擬,「再不強化應變能力,一旦大地震發生在都會區,救災就會很困難!」
1999年9月21日車籠埔斷層錯動引發集集大地震,規模7.3創下台灣本島百年最大地震紀錄,山崩地裂造成5萬1711間房屋全倒,5萬3768間半倒,2415人不幸罹難,超過萬人輕重傷,災損金額高達新台幣3650億元。黃世建回顧,921除了震出國內建築物和公路橋梁耐震缺陷,也暴露水電瓦斯等維生管線抗震危機:部分災區自來水管線柔腸寸斷,停水超過1個月;台電高壓鐵塔被震垮362座,彰化以北輪流停電達19天;瓦斯管線光是台中地區斷管毀損就有679件,嚴重影響災區救援時效。
校舍耐震補強 保障師生安全
國研院國震中心在921地震後,隨即邀集產學研界組成勘災團隊,深入災區蒐集記錄並帶回許多寶貴勘災資料,分析災損原因,研發各項地震防減災技術。黃世建指出,學校是921倒塌最多、比率最高的建築物族群,地震如果發生在白天上課時間,傷亡難以想像。教育部統計,當年毀損校舍高達1546棟,293棟需要拆除重建,災後評估耐震度不足校舍超過8600棟。國震中心透過實驗室結構試驗及校舍現地推垮實驗,協助教育部推動老舊校舍耐震評估與補強計畫,可望在今年底完成所有校舍耐震補強工程,保障265萬名師生安全。
國研院國震中心在執行校舍耐震補強計畫過程中,歷經幾次災害性地震,確認完成補強之校舍均能順利通過強震考驗,例如2010年甲仙地震,已完成耐震補強、鄰近震央31公里的玉井工商毫無損傷;距離震央30公里、還來不及補強的玉井國中梁柱卻嚴重扭曲變形,岌岌可危。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公有建築,2016年美濃地震,距震央25公里的台南市歸仁區公所,因已完成耐震補強而安然無恙;尚未補強、距震央20公里的山上區公所,梁柱扭曲龜裂,出現結構性破壞而在震後被列為危樓。
建築物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黃世建表示,政府過去20年兩度全面調整台灣地區震區劃分,再加上隔減震技術不斷精進,921以後建造的新建築物已可達到「小震不變」、「中震可修」與「大震不倒」的基本要求。目前當務之急是推動921之前建造的老舊建築耐震評估與改善,尤其私有建築物裡的中高樓層住商混合大樓軟弱底層問題,更應列為第一優先補強抗震對象。921台北東星大樓和新莊博士的家、2016年美濃地震維冠大樓、2018年花蓮地震統帥飯店和雲門翠堤,都是軟弱底層被震垮造成傷亡的案例。
儘管政府在每次震災過後都會重新檢討並推出各種危老建築安全改善方案,但黃世建直言,經評估必須補強的私有建築物,若要完整補強或拆除重建,需取得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同意,不但政策推動窒礙難行,居民更是每逢地牛翻身就成驚弓之鳥,提心吊膽過日子。國研院國震中心去年提出技術手冊,協助內政部推動私有建築物階段性補強計畫,在未取得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同意前,先加強倒塌風險最高的住商混合大樓底層結構抗震強度。目前已在花蓮、台北和台南等地選定五棟大樓為示範案例,再逐步推廣到全台各地,降低強震侵襲瞬間倒塌風險,用階段性補強「求個保命符」。
此外,國研院國震中心也研發建置地震災害境況模擬評估系統,在氣象局發布地震報告後2分鐘內快速研判可能震損地區、災情規模和分布,提供救災單位作為指揮調度參考。今年更彙整去年花蓮地震實例,以空拍機拍攝花蓮市1萬棟建築建築物位置,透過樓地板面積與鋼筋數推估每棟建築物耐震係數,開發完成「3D地震防災智慧城市模擬平台」,依不同地震強度推估建築損壞情況,提供防救災單位在震前研擬防救災規劃,並在震後快速掌握災情分布,以利指揮救災。
強化抗震弱點 推動地震防災產業化
除了軟弱底層建築,國研院國震中心最擔心的還有水、電和瓦斯等維生管線系統震害問題。國震中心9年前開始與經濟部水利署合作發展「台灣自來水系統震災模擬系統」,目前已可在每次地震發生後,立即提供管線損壞推估數據,協助自來水事業單位掌握災情,緊急應變。「台電剛開始做,瓦斯還沒有!」黃世建說,「維生管線就像人體的血管,如果我們把維生管線照顧好,社會健康與永續就可以健全發展。我們應該在下次強震爆發之前,趕快把所有維生管線弱點找出來加強武裝。不要在地震過後再花半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修復。」
「根據地震科學界研究評估,台灣再過10到20年又可能面臨大地震威脅,我們應該在下次侵襲之前做好準備!」黃世建呼籲行政院應具體落實各都會區巨震情境模擬,找出抗震弱點,用有限的資源提升城市安全;同時強化環境監測與地震早期預警,推動地震防災產業化,並全面加速公有建築耐震度盤點。國震中心也在921屆滿20周年前夕,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簽署合作協議,透過科技與人文結合,共同推動防災、賑災研究與科普教育推廣,提升我國震後復原效率。
本文轉載自科技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