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大賺 為何關係企業富智康、堺工廠卻虧一屁股?

企業動態

鴻海去年第四季財報繳出「三率三升」的好佳績,其中,毛利率是2013年以來單季新高,營益率2008年以來新高,淨利率也逼近5%,整體去年第四季和全年獲利創下歷史新高。財報公布後的台股第一個交易日,鴻海股價大漲超過7%,盤中交易量、成交值均衝上單日個股第一,更是清明節後台股第一個交易日推升台股大漲的重要功臣。

只不過,相對鴻海母公司財報亮麗,集團關係企業財報就讓外界比較擔心。包括日本10代面板廠堺顯示器公司(SDP)及港股掛牌的富智康接連傳出大虧,母公司大賺,關係企業卻虧一屁股,讓法人圈相當好奇。

鴻海財報亮,股價成交量爆量

鴻海去年第4季營運表現大躍升,合併營收新台幣約1.4兆元,季成長三成,但比去年同期則小幅衰退1.85%。但營運績效遠優於法人預估,去年第4季單季合併毛利率8.44%,與去年第3季比較增加約一個百分點,與前一年度同期相比,也增加1.3個百分點,合併營益率5.46%,年增、季增都有超過1.5個百分點的數字。

去年總成績來看,鴻海年營收約4.36兆元,比前一年度下滑2.75%,雖仍是歷史新高,但郭董年初尾牙上還為此鞠躬道歉。不過鴻海全年合併毛利率7.38%,合併營益率4.01%,每股稅後純益8.6元,都比前一年度好。

鴻海財報亮麗,清明假期間,外資相繼調升評等,目標價從百元起跳,其中,麥格理資本證券目標價升至外資圈最高的150元。觀察外資報告中評論,大多點名鴻海代工組裝業務及品牌多元化效益顯現,而短期因素則如庫存回沖、人民幣匯率去年第四季略貶值等,另外,iPhone7效應也是原因。受到財報表現加持,鴻海5日股價收盤大漲7.69%,成交量爆出17萬張,是近5年的單日巨量。

母公司財報亮麗下,堺工廠、富智康現隱憂

鴻海母公司財報亮,但集團關係企業卻意外連連。根據日本「日刊工業新聞」報導,郭董投資的大阪 10 代廠堺工廠(SDP)2016 年出現慘虧 592 億日圓 (約折新台幣 161 億元),中止連 3 年獲利紀錄,報導中解釋,是因為面板價跌價與日圓匯損。但反觀已公布財報的面板廠,去年營運都處於獲利情況,包括韓廠樂金顯示器(LGD)、台灣面板雙虎友達、群創,其中,LGD全年大賺9,320億韓元,約273億元新台幣,友達與群創各約78億元與18億元。

值得觀察的,2月初,夏普財報說明會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的2016會計年度第3季財報,純益為42億日圓,營業利益為188億日圓,對照堺工廠虧損,引起法人議論。

全力協助夏普營運「轉骨」,是鴻海集團上下共同目標。堺工廠2013年到2015年均交出獲利成績單,當時面板價格還未見到近期榮景,鴻海集團副總裁也是夏普社長的戴正吳扭轉堺工廠的營運,備受產業界推崇。

事實上,去年第2季開始,面板報價止跌回升,到現在大尺寸面板價格都還維持相對高點,但反而堺工廠轉虧,法人解讀,「這是堺讓利夏普的結果」。不過,戴正吳曾公開表示,夏普衝刺電視銷售,除會向堺工廠及夏普龜山第2工廠採購,也會向群創採購,日前平面媒體也報導,傳出夏普向群創採購將「保證價格、保證數量」,因此集團面板廠讓利夏普,本身也受惠。

另一個隱憂,鴻海集團旗下富智康繼SDP傳出虧損後,發布獲利預警,主要因收購諾基亞(Nokia)功能手機品牌與公司新業務相關成本拖累,預估上半年虧損金額將低於1.1億美元,且下半年將持續認列相關成本。由於下半年鴻海本身將又有來自iPhone 8的新成長動能,會不會進一步排擠非蘋手機的銷售,形成「自己打自己」的局面,有待觀察。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