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局老闆遇見英國攝影師 「甲仙柯南」穿越150年的南臺灣行旅

人物

第一位拍攝高雄內山地區影像的是誰?答案是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1871年,蘇格蘭攝影家湯姆生與宣教士馬雅各醫生搭船從廈門到高雄,開啟二十餘天的臺灣行旅,從打狗港(現今高雄)至臺灣府城(現今台南),更向東深入甲仙、荖濃、六龜里(現今六龜)等地,留下59張照片和遊記,驚豔世界。一百多年後,「甲仙柯南」游永福偶然看到一張湯姆生拍攝的風景照,從此踏上長達18年的追尋之路……

游永福,一位甲仙小書店的老闆,投注18年追尋湯姆生百年前的足跡,他以偵探式的踏查,比對每張照片拍攝地點,挖掘出許多動人的故事,並出版著作《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帶領讀者回到150年前的南臺灣,認識平埔族群西拉雅族與大武壠族的生活細節。

游永福將18年的研究集結成冊,2019年出版《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爬梳百年前南臺灣的人文、生態與地景。(攝影/Carter)

追尋湯姆生馬雅各之路

高中畢業後,游永福因一分之差落榜,喜歡看書的他先後到鹽埕和台北的書店工作,幾年後於淡水開設「普門書局」,然而,高漲的房租壓垮營運,只能結束營業返鄉。回到甲仙,游永福重啟書局,原本想當個詩人,卻被旗山作家江明樹評論「詩中沒有芋仔味、筍仔味」,並鼓勵他嘗試甲仙文史調查,一個轉念,催生出臺灣最詳盡的湯姆生研究。

游永福與湯姆生,兩條不同時空的劇情線在2001年交會,當時游永福開始投入甲仙文史研究,苦於甲仙的清朝文獻資料稀少,偶然翻到一本《法國珍藏早期台灣影像》,其中一張溪谷風景照引起他的好奇,這張照片正是湯姆生拍攝的〈甲仙埔與荖濃間的山溪〉,百年前家鄉的地貌和湯姆生遊記中描繪的平埔族迎賓晚會深深震撼游永福,「太精彩了!這些都是臺灣的寶藏。」從此,游永福像個狂熱的小粉絲,帶上湯姆生的照片,追尋百年前的歷史。

湯姆生的〈甲仙埔與荖濃間的山溪,1871〉照片,引發游永福追尋百年歷史。(圖片提供/游永福)

甲仙柯南,解密老照片蛛絲馬跡

透過百年前玻璃底片上的影像,重建湯姆生的旅程並不容易,除了少數標示清楚的教會,許多人文地貌皆已改變。游永福於2006年啟程踏查,那張甲仙溪谷照片是解謎的起點,他以在地人的了解,鎖定白雲仙谷為拍攝地,然而當時白雲仙谷有許多人工設施,與湯姆生的照片相去甚遠。2009年莫拉克風災侵襲之後,游永福再次前往,只見到土石流無情摧毀一切,後來又歷經幾次颱風沖刷,2015年第七次進入白雲仙谷,驚訝的發現,人工設施皆被大水沖走,瀑布岩層露出原貌,湯姆生眼中的壯麗溪谷終於重現,他笑著說:「過程很辛苦,可是找到正確地點很有成就感,我用快樂來支撐研究!」

在游永福的帶領下,現地走訪當時接待湯姆生的大武壠族人家庭。(攝影/Carter)

懷抱偵探柯南的精神,以照片和遊記為線索,游永福展開長達18年的調查。跟著游永福實地走訪湯姆生旅程尾聲的下榻處,黑白照片中,大武壠族人站在茅草房前合影,下方手寫字跡標示「Hong」姓家庭,游永福告訴我們,一般英譯為「洪」,但進一步抽絲剝繭就會發現,接待湯姆生等人的應為當地大家族,而荖濃黃姓人口比例遠遠高於洪姓,且「黃」的閩南語文讀音亦為Hong,如「黃昏」;再比對屋前左右兩張照片中的山脈走勢和竹林,終於成功找到當年接待的黃家。有趣的是,湯姆生為該家族留下3張珍貴影像的時間為1871年4月16日,而游永福找到黃姓後代的日期正好是2013年4月15日,經過143年,故事再次重疊。

〈湯姆生馬雅各之路〉是以文化走讀的形式,帶領旅人認識高雄港、杉林、甲仙、荖濃及六龜等地。期望未來在每個照片拍攝點設立解說牌,並搭配QR code自主導覽系統,提供中、英、日文資訊。(攝影/Carter)

「歐洲有朝聖之路,日本有熊野古道,我們也可以有〈湯姆生馬雅各之路〉。」游永福正努力規劃,以湯姆生的足跡為主軸,串連在地文化、生態、民宿及特色料理的一日至二日遊程,帶領旅人認識打狗、左鎮、木柵、溝坪、杉林、甲仙、荖濃及六龜。尋找湯姆生的研究告一個段落,湯姆生的旅程未完待續,游永福期待這一條臺灣線性文化遺產路徑,能為高雄內山地區帶來新的亮點,留住文化歷史,也留住人。

了解更多請見:

《日照甲仙埔》

https://puumen2727.pixnet.net/blog

《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16069898415428/

原文轉載自《高雄畫刊》。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