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保單才正在步入理賠高峰期,為了因應理賠壓力,銷售防疫險前六大的產險公司紛紛開始討論增資計畫,其中,國泰金控在7日已率先公告,將對子公司國泰產險增資100億元,這不僅是產險業中第一家獲得母公司注資,同時也是產險業史上最大額度的增資金額。
國泰金開出第一槍,國泰世紀產物增資100億元
在防疫保單之亂延燒了2個月之後,國泰金控在6月7日傍晚以重大訊息宣布,將對子公司國泰世紀產險辦理私募現金增資,以每股50元、增資2億股,共現金增資100億元,增資程序預計將在6月底完成。同時國泰產險也公告修訂公司章程,將資本額從30.57億元提高至50.57億元。
根據國泰產險今(2022)年第一季財務狀況顯示,現金及約當現金為135.20億元,其中,帳上銀行存款約有78.76億元;另外,有價證券約153.27億元、國外投資125.40億元。截至2021年底為止,國泰產資本適足率(RBC)為284.43%,雖然超過200%的法定標準,不過在同業之間屬於偏低。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在5月的法說會上也已定調:「不管是人壽的醫療慰問金或產險的理賠金,一切從寬認定」。根據國泰產險指出,防疫保單從去年開賣以來,至今有效保單總計約130萬件,已陸續滿期,目前剩下85萬件,今年前5月已賠付4.4億元。
一名產險業人士認為,這次國泰產搶先增資,預估跟RBC(資本適足率)相較同業偏低、不到300%有關;國泰金主管則表示,增資百億是為了預備糧草,另外也向外界宣示,國泰金將是國泰產險強而有力的後盾,讓保戶感到安心。
(更多新聞/防疫保單之亂誰的錯?金管會、保險公司、業務員和保戶都推了一把)
防疫險理賠金額持續攀升,產險業長達21年獲利恐被終結
隨著防疫保單進入理賠高峰潮,防疫險虧損也持續飆高,根據金管會保險局最新公布,今年以來截至6月6日為止,防疫險承保件數達312.35萬張、保費收入為27.93億元,而理賠件數來到15.56萬件,理賠金額達54.79億元,已逼近保費收入的2倍之多。
中華信用評等公司(中華信評)發布報告指出,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持續增加恐將使台灣產險公司的防疫險虧損擴大,這虧損極有可能導致產險業在2022年出現整體核保虧損,終結該產業連續長達21年的獲利表現。
報告中提出以下幾個假設情境,包括:有效防疫保單600萬張、每張保單平均理賠金額為新台幣4萬元、防疫保單略有再保險分出(但各家比率不同)、由於台灣疫情感染率可能將在6月底時達到高峰,因此理賠金額將在5~7月間暴增。
以感染率10%計算,預估產險業整體理賠金額約240億元;若感染率15%計算,預估理賠金額則來到360億元;甚至感染率20%計算,預估理賠金額上看480億元。
中華信評指出,過去20年台灣產險業的綜合成本率一直維持在令人滿意的水準,長期以來都是低於100%以下(綜合成本率逾100%表示有核保虧損),但這次,台灣產險業的綜合成本率將在2001年後首次超過100%,根據綜合成本率可能情境推估,當感染率10%,可能的綜合成本率恐大於100%;若感染率15%,可能的綜合成本率大於105%;若感染率為20%,可能的綜合成本率大於110%。換句話說,對於部分保險公司而言,核保虧損在2022年已無可避免。
但中華信評認為,產險業者仍有充裕的流動性,來支應因防疫保單理賠而導致的現金流出。而台灣產險業多數也是金控旗下的產險子公司,有「富爸爸」、「富媽媽」的支撐,具有實際的增資規劃行動力。
(更多新聞/壽、產險都很慘》防疫保單理賠金飆40億災情擴大 壽險業淨值跌至25個月新低)
產險公司討論增資計畫中…資本適足率是關鍵
根據保險局先前透露,銷售防疫保單前6大產險為富邦產、國泰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和泰產、中信產及兆豐產物,上述業者當中,已有5家展開討論增資行動,其中有2家是以資本適足率(RBC)低於250%作為增資的依據。
由於資本適足率(RBC)是每半年揭露一次,這次防疫險之亂所造成產險業的損失,恐將在今年上半年的RBC數字上就會出現。
而這次銷售防疫險最多的富邦產物,先前在5月母公司富邦金的法說會上已表示,目前初估還不需要增資,預計6月將召開董事會討論,是否有增資需求。
富邦、兆豐兩家產險暫無增資計畫
另外,新安東京海上、和泰產險、中國信託產物等防疫險主力公司也都傾向增資或是動用準備金等方式;兆豐產險則透露,若染疫率達20%,屆時法定RBC將在200%的邊緣,可能就會產生增資需求,但目前還沒有增資的急迫性。
防疫保單之亂進入最後理賠階段,在國泰金控開出增資第一槍後,預料後續應該還會有多家產險公司也「跟進」增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