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離台後》台灣能化危機為轉機 蘇紫雲:國防預算最少應達4800億元

兩岸國際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日前閃電訪台,後續效應已然浮現,今(4)日起至7日中共進行封鎖台灣軍演,暫停多項台灣產品及企業進口,同時台灣官方機構多次遭到駭客攻擊。

國策研究院4日舉行「裴洛西訪台與台海危機?」座談會,邀請學者專家討論裴洛西來台對美台中關係發展有何意義?她離開之後,台灣如何應對兩岸緊張升溫、台海拉警報等挑戰?台灣又如何把握機遇、化危機為轉機?

台灣面對軍事、資訊和認知等複合性國安威脅,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強調「我們更有責任向國際社會表達,我們願意保護自己」。

蘇紫雲表示,中國圍島軍演形同封鎖國際重要航線,難以長期維持,但台灣應利用當前契機增加國防投資,他個人認為防衛預算至少應提升至新台幣4800億元,這金額約是2022年預算(3726億元)的1.3倍。

(更多相關新聞:裴洛西離台後》美國友台國會強勢成形、對中國信任感盡失 她亞洲行真正目的就是台灣

共軍演習不會轉為攻台作戰

中國對台軍演是在「擦槍」,那麼是否會「走火」呢?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日前講話重申「和平統一」是第一選擇,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馬振坤據此判斷,共軍演習沒有要轉為實際攻台作戰。

然而,馬振坤警告,軍演結束後「兩岸海峽中線默契恐被徹底打破」,近年該中線已經出現鬆動,未來共軍機艦跨越中線的活動可能大幅增加,導致台灣海空防禦縱深更受挑戰。

馬振坤分析,共軍6區實彈軍演反映出「共軍對台發動全面軍事行動時的基本行動樣貌」,操演內容包括聯合封控、對海突擊、對陸打擊、制空作戰等項目。除了全面檢驗武器裝備性能及部隊聯合作戰能力,也是在練習實施拒止作戰,封鎖台灣以阻絕外國援助的能力。

演訓顯示,攻台時共軍不同戰區擁有不同任務。東部戰區負責主攻台灣,還有對美日的反介入作戰,南部戰區負責阻絕外軍自南海介入台海,而北部戰負責保衛北京、天津等要地。

但馬振坤也提醒,上述分析是中國軍演的意涵,其真實戰力是否符合上述行動需求,還需視演訓具體行動細節才能判斷,目前無法評估。

國防預算最低應達新台幣4800億元

馬振坤肯定不論美日如何反映中國攻台,國軍一定會全力反擊,讓共軍付出相當代價。不過在此之前,台灣能如何提升自我防衛能力?

「台灣必須有自己的戰略格局」蘇紫雲指台灣過去「重文輕武」,現在必須有所調整,「投資防衛力量」是一條捷徑,除了能增加軍事力量,還能藉軍力提升外交話語權,同時促進國防經濟。

蘇紫雲說明,國防預算是由「人力維持」、「裝備投資」、「作業維持」等三大項組成,每一項建議至少投入新台幣1600億元、總共為4800億元,此為讓盟國相信對台軍售後,台灣有能力維持維修和後勤作業的最低限度。

至於優先投資哪些軍備,蘇紫雲建議防空飛彈、反艦飛彈等機動型武器,它們較便宜、成軍快(3-5年可成戰力)、命中率高,在敵人必須搭船進行兩棲登陸的海空戰場,能有效減少共軍登陸成功的可能性。

當被問及共軍若在操演時入侵台灣領海空,國軍會如何應對,蘇紫雲回應根據國際相關規範,台灣有絕對自衛權。(攝影/洪培英)

不對稱和傳統戰力都不可偏廢

對於近日頗受熱議的不對稱和傳統兵力之爭,馬振坤指出,共軍圍島軍演正可印證,國軍不能完全著重不對稱作戰,必須維持一定規模基本戰力,台灣才能免於遭受中國封鎖和進一步壓縮侵犯。

蘇紫雲強調「這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軍事戰略跟武器系統的使用宛如一首交響樂,不會只有一把小提琴從頭到尾獨奏,而是會有不同篇章。

不對稱和傳統兵力猶如「雞尾酒療法」必須混搭使用,蘇紫雲解釋以台灣狀況而言,兩者理想比例為7比3或6比4,就能讓台灣以較少成本抵銷中共的數量優勢。

至於美國對台軍售延遲和品項爭議,蘇紫雲說明,歸根究柢還是要回到國防預算不足問題。美國軍售會考慮急迫性、區域平衡、採購國財務狀況和清廉程度等等,而台灣因國防預算有限,美國便建議台灣少買載台、先買維修成本較低的彈藥,概念如同「買車簡單養車難」。

不過這不代表台灣毫無主動權,蘇紫雲表示,台灣可以嘗試說服美國精準彈藥固然優先,但國軍載台已經久未更新,例如最新一筆主力戰機採購已是30年前的事。

和中國脫鉤斷鏈台灣將進入陣痛期

軍事之外,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觀察,中國報復行動地理上涉及中國、台海、金門和台灣本島,且遍及軍事、政經、外交、社會和網路各領域,明顯是一場「複合性國安危機」。

然而危機同時也是轉機,它提前讓中共各種攻擊步驟曝光,預示未來中國侵台作法和場景,對台美而言具有演練和測試意義,因此能預做準備。

面對綜合性國安威脅,董立文認為,維持台灣經濟和社會正常運作是第一要務,必須提升政府和社會各部門的因應機制,檢討修正物資跟裝備部署,加速規劃國家戰時體制。

畢竟一旦爆發台海戰爭,政治上所有在中國的台灣人都會變成人質,經濟上所有可被取代的台灣產品都會遭北京封殺。

半導體產業難以取代,但蘇紫雲警告,未來重點不在於技術而是「科技安全」,台灣要保持競爭力,就得讓盟國信任台灣的安全管理能力。(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台美中關係出現新常態,兩岸漸行漸遠、脫鉤斷鏈,董立文坦言台灣將面臨陣痛期、適應期和成長期,所幸這一切不是突然發生,台灣還有時間醞釀和準備。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