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今天通過備受矚目的「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該法案被視為1979年以來最全面重整美國對台政策的法案,欲在外交、軍事等多領域提升美台關係。法案接下來將送交參院全院審議。
歷經約2小時討論,由兩黨22位參議員組成的外委會通過「台灣政策法案」,成功推進這部被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兩位提案人譽為繼「台灣關係法」後,最全面重整美國對台政策的法案。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今天通過《2022年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引起多方爭議與抗議。中國駐美大使秦剛,放話說這個法案將使美中關係全面崩解;中國外交部與國台辦頻放狠話,罵這是「民進黨政府不擇手段,拉攏美國國會議員」。且透過各種學者、智庫、媒體管道,放話此案若通過,將嚴重升高台海緊張情勢。
台灣若干統派人士也遙相呼應,認為這會造成台海開戰危機,甚至是把台灣變成美國的殖民地或「兒皇帝」。
這些說法與指控其實滿好笑的。民進黨政府若真有那麼大本事,能夠調動美國國會通過如此尖銳對抗中國的法案,那台灣可就真的安了,中國應該已經完了。
若干獨派的理想不是確保台灣安全,或走向台灣獨立而已,而是動員美國毀滅中國,最好讓它裂成七、八塊。如果「非北約同盟」關係便叫作「兒皇帝」,那真的北約同盟不就成了孫子?「準北約同盟」日本和烏克蘭,不就形同奴才?美國人還真是家大業大,子孫滿堂,中國人到底是該憤怒?還是欽敬?還是如余英時講的「羨憎交織」?既憎且愛?
過去30年,美國扶植中國壓制俄羅斯
其實很多反對論述,都是在後冷戰國際權力架構下的思維。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世局脫離冷戰兩極體系而緩和,美中關係如膠似漆,國際權力變成以美國為首的單極體系,美國擔任著世界警察的角色。在過去30年中,美國是在扶植中國壓制俄羅斯,就像是扶植丐幫去圍堵已經在領殘障手冊了老流氓。
但是這種架構在習近平第二任之後徹底瓦解,原因很簡單,老習偉大的中國夢,其實就是欲取美國而代之,韜光養誨丟去垃圾筒了,戰狼外交惹毛了幾乎全世界每個國家,商業與科技上偷搶拐騙,不擇手段攫取技術與資源,意識型態上強力推廣獨裁與威權統治,意欲消滅所有民主自由體制,令這個世界警察坐不住了。但中國又已經養得太肥太大,美國除了重回冷戰與圍堵,也找不出其他辦法來遏制中國的擴張。
台灣政策法實質掏空美中三公報與「一中政策」
但老美很壞也學得很快,把中國那種「說一套,做一套」的兩手策略玩法,幾乎全用在對中關係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老美一再強調「沒有新冷戰」,其實從關稅、科技限制、供應鍊重組、軍力重建,到現在的西太平洋安全同盟,每個步驟都在走70年前圍堵政策的老路,只不過當年圍的是蘇中共產集團,現在主要目標是中國,次為瘸了腿的俄羅斯,以及伊朗之類的威權小兄弟。
在《台灣政策法》的最後,載明「所有內容皆不可被理解為美國重建與台灣的外交關係,或者是美國政府改變了對台灣國際地位的立場。」其實整本法案都是在對台灣國際地位、美台外交關係、軍事合作等所有方面的「重定位」。將台灣視為一個「準國家」,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畫定了台海紅線,實質掏空了美中三公報與「一中政策」。
美國自川普以來開打「新冷戰」
美國人也不是發了什麼善心,突然跳出來保護台灣這隻浪浪,美國有它自己的利益考量。美國的主要國家利益,是不能讓中國成為另外一個「極」(Polar),而國際關係上「極」的定義,是「全球性權力(武力)投射能力(Global Power Projection)」。
如果任中國艦隊與空軍自由進出西太平洋,代表第一島鏈的日本、菲律賓已經完了,第二島鏈的關島、澳洲也不再安全,美軍控制範圍直接退回夏威夷。
第一島鏈以西的東南亞也將被中國掌握,橡膠、香料、天然氣、以至中東的石油,都將被中國主導的陸權軸心所完全控制。屆時,美國與歐洲等自由世界國家這部巨大的機器,不止是被「拔掉插頭」(尼克森語),而且將是被「封控斷糧」、「關門打狗」,只能束手就擒,連回到門羅主義那種美洲孤立主義,自給自足的局面都不可能。
俄烏戰爭打醒了歐洲
所以,老美從川普以來,毫不掩飾的開打「新冷戰」,拜登只是把赤裸的川普圍堵披了件薄紗,玩點前戲,沒有那麼粗魯而已。歐洲國家原本猶豫再三,捨不得放棄過去30年來點點滴滴建立的全球供應鍊與中國市場,但一場俄烏戰爭把他們全都打醒了。他們不是因此才認識了普爺與習帝的真面目,他們早就認清了,只是現在才發現以前的那些懷柔手段對這兩人而言,一點用都沒有。
他們的思維與嘴臉,讓歐洲人想起了希特勒,想起了一心想要和平,卻反而促發戰爭的「綏靖主義」。在歐美國家的歷史經驗裡,如果1936年希特勒進佔萊茵區時,英法出兵把那幾個營德軍給消滅掉或打回去,就不會有1938年捷克的亡國、1939年波蘭的悲劇,與1940年從挪威到整個法國的失陷。
雖然都是戰爭,但1936年開打,英法應該可以把肉肉還沒長齊的希特勒和納粹黨一次殲滅。但拖到1940年才決心抵抗反攻,足足花了四年才重新站上歐洲大陸,再過一年才贏得勝利,那還是靠東邊蘇聯史達林幫了大忙。
打不打台灣是成本問題,美國要逼得中國不敢下水
所以,在全球大戰略思維下,打不打?早開打還是晚開打?主要決定因素是成本問題,而不是道義問題。這也是美國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的關鍵,《台灣政策法》只是整套戰略架構中的一環而已。
老美必須逼到中國旱鴨子不敢下水,就算發瘋下水武統台灣,也準備好中線硬槓(台灣),加上南北夾擊(日本+菲律賓),一次殲滅中國海空軍,徹底毀滅其向西太平洋的武力投射能力。甚至使其沿海工商精華地帶一片糜爛,讓中國倒退30年。
換句話說,在美中新冷戰格局下,台灣其實是無能為力的。不想被武統,就只能選邊站,沒有刀切豆腐兩面光的空間。台灣拒統可能被中共炸,武統後鐵定被美軍炸,地理位置決定了台灣的戰略格局,跟你政治上笑臉不笑臉,一點毛關係都沒有。
認清美中新冷戰現實格局,堅定承受各種衝擊
因此,台灣只能欣然接受《台灣政策法》所帶來的好處,而務實的準備迎戰接踵而來的衝擊。至少,我們還是站在民主自由的這一邊,做得好,壓對寶,也有相當機率嚇阻戰爭。對,就是軍備競賽,就是鋁棒政策,準備好鋁棒對付拿著武士刀衝過來的流氓,打不打仍是機率問題。
但如果美中對幹格局不變,被武統後的台灣勢必變成中共進出西太平洋,瓦解第一島鏈,包括日本與菲律賓的武裝基地,你覺得他們會任自己生命線被習大大截斷,讓自己國家毀滅,或變成中國的兒皇帝?還是與美國聯手殲滅在台共軍?對台灣而言,那就不是機率問題,而是毀滅比例問題。開戰機率與毀滅比例,請問你要選那一樣?自己選。
台灣人常有一種幻覺,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可以操縱影響世界的格局。其實,我們只是大江大海中的一個小山頭,能保護自己不被海嘯淹沒,已屬萬幸。
所以,不用再爭辯了,中國人有他們自家的野望,美國人有他自己的邏輯。認清美中新冷戰的現實格局,選擇最能應付現實威脅的立場,堅定的承受各種衝擊,保護好我們自己所愛的生活方式,也許才是比較務實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