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息導致今(2022)年股債市場波動,加上防疫保單理賠續增,使得金控前三季獲利年減超過3成,投資人相當關注明 (2023) 年是否會發不出股利。日前,中信金、國泰金法說會皆透露不排除用資本公積、盈餘公積等來配發股利,對此,金管會態度略微保守。
中信金、國泰金相繼提出,以資本公積、盈餘公積配息
「資本公積」是股東權益的一部份,屬於股東出資、全體股東擁有;而「法定盈餘公積」指的是,過去金控公司所賺的錢提列在帳上,若把資本公積或法定盈餘公積拿來配息,也等於是把「老本」拿出來發給股東。
一般來說,金控能否配發股利,檢視的指標大概可看,合併權益變動表項下的「未分配盈餘」,必須大於淨值項下「其他權益」合計的負值。
今年部分金控因為壽險子公司的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龐大,導致金控母公司、壽險子公司的其他權益會計科目上,截至9月底多呈現負數,儘管壽險業啟動金融資產重分類,但金管會仍要求壽險子公司因重分類淨值回升數須全額提列特別盈餘公積。也就是說,淨值雖然拉高了,但未分配盈餘並未因此提升。
因此滿足廣大存股投資人的期待,中信金在上周(18日)法說會上表示,明年可能用資本公積作為股利發放來源;且國泰金在21日的法說會也透露,動用法定盈餘公積、資本公積,是目前研議的方案。
(更多新聞/「存股」變「存骨」?金控上半年投資虧損超過8千億元 專家四個字建議)
「公積是用於風險承擔」,金管會態度傾向保留
針對壽險金控所提出運用資本公積、法定盈餘公積來配發現金股利,金管會銀行局主秘侯立洋2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雖然目前《金控法》並沒有針對動用這兩項公積配息做出限制,但提醒金控在動用前,必須確認金控本身和子公司財務結構是否健全,同時也要與金管會先溝通討論。
侯立洋強調,金控集團的資金來自於社會大眾,而金控公司又是子公司經營風險最終承受者,健全經營攸關社會大眾權益及金融安定,因此「股利政策應穩健」,須考量法定盈餘公積及資本公積提列目的是用於風險承擔,審酌是否可用於現金股利發放,金管會也會適時了解各金控股利發放政策。
另外,針對金融公司旗下子公司銀行,或是獨立銀行擬以法定盈餘公積或資本公積分派現金股利,銀行局也已經在2012年要求,認為現金股利發放基礎應以當年度獲利為原則,而法定盈餘公積及資本公積提列的目的主要是運用在風險承擔,若將法定盈餘公積及資本公積按股東原有股份比例發給現金,可能影響風險承擔能力並不利健全經營。
因此,若銀行擬將法定盈餘公積及資本公積按股東原有股份比例發給現金的話,應先函報本會,同時確保分配後銀行的財業務健全標準必須符合《金控法》第50條5大標準。
(更多新聞/壽險淨值風暴》為何他們要急著「資產重分類」?國壽、南山背後盤算)
外資回補金融股,金融保險指數從低點彈升逾10%
自從金管會同意壽險業金融資產重分類後,雖然也要求提列特別盈餘公積,避免重分類導致分派股利增加,不過,隨著11月股市回溫彈升,整體金融保險指數在10月19日跌至1346點、創下逾1年半低點後,經過20餘個交易日後,至今又回升到1512點,上漲約12%。
從23日的盤面上來看,金融成為穩盤大軍的族群之一,中再保(2851)強漲超過7%、三商壽(2867)則跌深反彈勁揚超過5%、中信金(2891)上漲近半根停板;聯邦銀(2838)、富邦金(2881)、元大金(2885)也雙雙上漲2%以上,表現不俗。
拉長時間來看,金控雙雄之一的國泰金股價雖然至今仍落在10年線之下,不過股價已從36.25元低點,回升到42.75元;富邦金股價也從47.7元奔向57.1元;而中信金則是重新站回十年線,23日股價大彈超過4%,收在22.55元;開發金股價也從10.9元回升至13.5元;新光金股價則從7.71元回升至8.71元,不過至今仍跌破十年線位置。
根據最新公告的外資近5個交易日買超排名統計來看,前10名當中就有6檔金融股進榜,包括買超永豐金(2890) 45455張、元大金(2885) 35111張、臺企銀(2834) 26271張、中信金( 2891) 21857張、開發金(2883) 20558張、新光金(2888) 20466張等。
另外,投信近5個交易日買超排名前3名也是全由金融股包辦,包括開發金(2883)買超15353張、兆豐金(2886) 12045張、國泰金(2882) 7012張,顯示外資、投信都有回補金融股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