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合會(APEC)經濟領袖會議剛落幕,半導體之父Morris Chang,台積電創辦人、APEC領袖代表張忠謀第六度代表小英總統與會,張忠謀透露,此次出席APEC有好幾個國家代表紛紛邀請台積電,到他們的國家設廠生產晶片,成為會中焦點人物。
2022年國際現勢的關鍵字之一,必有「晶片」。
晶片為什麼重要?
晶片(Chip)又稱半導體(Semiconductor),它可做為任何電子產品的大腦。從電動玩具到電動牙刷,一鍵到底的洗衣機、冷氣機到iPhone手機、電腦,甚至是現今大行其道、勢之所趨的電動汽車、五G經濟、AI智慧產品以及高速運算電腦,這些引領未來經濟的重要工具,更讓高端晶片炙手可熱。
導彈也需要晶片,把晶片放在國家戰略的脈絡上,晶片就是武器,發展高端晶片的製造技術(奈米數字越小,産品難度越高,即越薄、越快、越強大的高端晶片)成為國家政經競爭實力的重要指標。
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教授Chris Miller,在他的書《晶片戰爭——全球最關鍵技術的爭奪戰》直接作出結論:晶片既決定著全球經濟結構,也決定著地緣政治力量的平衡。
台灣為什麼重要?
晶片也讓台灣成為世界舞台與地緣政治的重中之重。主要原因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極具關鍵,根據TrendForce2021年的統計,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值市占26%,排名全球第二,IC設計及封測產業也分別占全球27%及20%,位列全球第二及第一,其中晶圓代工市占率,更以64%穩居龍頭。全球晶片最大的代工廠台積電,現階段擁有全球獨霸的先進製程技術,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晶圓廠亦各擁其製程優勢。
COVID-19疫情來襲,遠端經濟興起,人們在家中使用平板電腦、手機電話和其他串流設備的時間也更多,更讓晶片供不應求。接著全球汽車大廠,如德國福斯汽車、美國福特汽車及日本豐田汽車車廠的工業晶片傳出短缺,讓世界注意到晶片的重要。
俄烏之戰顯示威權國家不惜動武以解決紛爭的可能性,加上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說法,升高台灣身處東亞地緣政治風暴的風險,導致外界,包括經濟學人、法國周刊Le Point等權威媒體都為文表示,不能低估北京以暴力手段控制台灣的決心,讓美國與日本都站出來強調,維繫台海和平的決心,尤其是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足感心」的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並將維繫台海和平首度寫入國防白皮書中。
若台灣一旦落入中國之手,不只威脅到全球晶片的供應,更是威脅到歐美的經濟發展。目前全球只有台積電(TSMC)和三星電子能夠達到5奈米以上製程。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Morgan Stanly Investment Management)首席全球策略師夏瑪(Ruchir Sharma)更在投書紐約時報說:「當前任何想稱霸數位未來的國家都必須從台灣或韓國採購超高速和超薄的晶片,而同時握有技術和市場優勢的台灣,雖然只是一個人口僅 2400 萬的小島,卻是全球科技霸權爭奪戰的中心,是名副其實的全世界最重要地方。隨著美中冷戰越演越烈,台灣的重要性有增無減。」
Chris Miller教授更直接以「晶片戰爭」指明,這是一場美國必須面對敵國在晶片發展帶來的生存之爭。
《晶片法》為什麼重要?
美國在晶片設計、電子軟體工具仍居主導地位,但晶片製造產值不到二成。因此美國總統拜登政府今年宣布,計劃投入逾500億美元,對本土半導體產業進行補貼,拜登總統並在八月正式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以下簡稱「晶片法案」),強化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不只美國,歐盟早在2020年底,17國簽署了一項歐洲有關發展處理器與晶片科技的創議聲明:《Declaration: A European Initiative on Procedures and semiconductor technologies》,宣布投人1450億歐元強化供應鏈,接著2021、2022年提出《2030數位羅盤計劃》、《歐洲晶片法案》(EU Chips Act),希望達到歐盟晶片生產全球市佔率達到20%的目標。
歐美《晶片法》勢必改變全球半導體的生產模式,從全球化專業化分工,走向區域性自給自足目標,這個影響,不只使晶片生產成本提高,勢必影響台灣現今在半導體產業的地位與運作。台積電已應允在鳳凰城的5奈米廠,會在12月底裝機,並於2024年達成量產。經濟部長王美花也強調,台灣仍然會是全世界最大的先進製程輸出國。然而,一旦歐美完成晶片生產的市佔率,勢必降低對台灣先進製程的依賴。
晶片之戰,零和之戰
美國的《晶片法》同時設下對中國大陸投資設限的附加條款,包括獲美國政府補貼的企業,不得在中國大陸進行先進製程晶片投資,出口管制包括與先進製程有關的所有産品、材料和知識産權(IP),禁令有效期10年。
中國的晶片生產龍頭中芯國際(SMIC),宣布已觸及7奈米製程,引發美方加強對中國大陸半導體管制,美國以經濟安全為由,「晶片法」切斷了通往中國有關晶片先進技術的流動,目前已對中國最大的中芯國際的設備投資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結構現實主義強調國際體系是無政府狀態,使得國家決定國家利益時,以追求國家權力極大化為目標,國家之間的競爭陷於零和遊戲的狀態。攻擊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Mearsheimer 認為,無政府的國際體系讓國家將安全列為優先,國家極大化相對的實力,就是極大化安全的最佳方法。當國際體系實力分配(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改變時,因為國家無法確保其他國家的意圖,必要採取攻勢行動來防止其他霸權的崛起。從川普發動的中美貿易戰,到拜登的晶片法案,都可以看出美國基於「現實主義」理論的運作思考。
現實主義提到,當國家感受到威脅時,會形成聯盟以平衡或對抗威脅的勢力,形成權力或威脅的平衡(balance of power, balance of threat),美國早在2021年簽署行政命令,將與製造晶片的重鎮台灣、韓國,與具有供應材料、電子元件和設備優勢的日本,組成Chip 4─四方晶片聯盟。
晶片聯盟的設立,除了強化半導體晶片供應鏈,並有牽制中國大陸晶片產業供應鏈之意,雖然晶片聯盟的成立並未落實,而且台、韓晶片製造亦有競爭的關係,因此合作不容易。
對台灣而言,前路多險、無日不風波。產業競爭、中美對抗、晶圓產能未來可能過剩等多種因素,台灣如何在美國霸權、晶片聯盟的競爭與合作中,強化其原本的優勢技術與與生產,有賴主政者與企業CEO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