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鼓勵年輕人走出去 因為十年後你可能無法在家鄉找到工作

醫療科技

根據2016年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所發表的產業報告指出,2025年將有25%的工作將被智慧軟體與機器人取代。但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則預言,AI在兩、三年內就會「爛掉」。他鼓勵年輕人「走出去」,除了跨越國界以外,也應走出自己的專業領域,為自己「尋找釣竿」。

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10日在陽明大學以「雲端科技與未來人才」為題進行演說。

席間有學生詢問,現今趨勢以AI為主流,未來10年什麼東西將會成為主流?根據2016年波士頓諮詢公司所發表的產業報告中指出,到了2025年,有25%的工作將被智慧軟體與機器人所取代。此外,英國牛津大學的一份研究同樣認為,英國現有35%的職業將在20年後邁向自動化。

但簡立峰直言,AI這個名詞是錯覺,且預言在兩、三年內就會「爛掉」。他表示,即便10年前,他是剛起步Android計畫裡的一員,但自己卻無法預想到用手機上網在今日會如此普及,因此他無法預測10年後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

世界瞬息萬變,國人應具備行動力

不過簡立峰肯定的是,「全球化正在加快,而且速度會比你預想的還快。」他比喻說「10年後的台灣就是現在的歐洲」,他的意思是,多數歐洲人無法在自己的家鄉找到工作,而台灣人未來也將如此。

簡立峰不喜歡將這樣的現象解讀為「離開台灣」,而是國人必須具備行動力(Mobility)。他說明,這個走出去並非僅侷限於地理上的國界,也包括走出自己的專業領域。並舉例說,過去在Google工作時,辦公室有位法國人,在瑞士出生、新加坡長大,是名生物博士,現在成為Google相當厲害的軟體工程師,負責作業系統開發;但此人從未在學校學過作業系統,全都是他在網路上學來的。

簡立峰說,現行的教育體制都是10多年前規劃的,不一定能跟上產業及未來人才培育的需求,科系之間的專業分野、必修課程繁重,讓同學們的跨領域學習無形中形成一道高牆。因此,如何讓學生從大學階段便能積極接觸跨領域知識,就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

陽明大學首推生醫結合數位領域

而學習跨領域專長,就是為了讓自己具備多樣性〈Diversity)。簡立峰指出,年輕人「自己要為自己尋找釣竿」,但台灣在這件事上,較缺乏移動力。他建議,若年輕人從校園畢業後,卻發現自己能力不適合市場時,不應停滯不前,而要抱持學習的渴望,持續汲取跨領域的專長。

在未來,生醫人才將更需要掌握智慧化科技的趨勢、提升自身數位科技能力,才能發揮所長而不被取代。放眼醫學界與醫療生技產業中,不難發現透過資訊設備、雲端技術,以及醫療輔具來成功整合生醫與數位的案例並不少見。如醫師已經可以透過遠端程式操控「機器人手臂」來進行手術,就是結合生醫與數位技術,讓手術更精準、侵入性更小的實例。

為了讓生醫結合數位領域這件事,在台灣高等教育階段不淪為「閉門造車」的情況,陽明大學近年來積極推動跨領域人才培育,率先推出「生醫領域資訊與數據科學系列課程」,期盼讓學生在高等教育初期就可以在自身學科的專業知識外,也能獲取演算法、程式設計、數據分析等數位知識。

陽明大學副校長高閬仙表示,這個課程主要是趁大一、大二學生還未定型時,提供他們充分的數位基礎知識學程、建立數理邏輯思考力,對學生未來踏出社會及跨領域合作上,無論是研究、臨床或產業運用都會有更好的效果。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