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將登場》2023全球經濟3大驚爆點 彭博點名晶片、能源、台灣

國際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將屆滿一年,恐演變為長期戰爭,美中之間冷戰升級,使得世界其他國家面臨著選邊站隊的壓力。

《彭博》近日一篇文章分析,政治領袖制定新的經濟優先事項,他們在努力避免天然氣和半導體等重要商品短缺,並利用本國控制的商品作為談判籌碼。

從1月16到20日,國際商業巨頭將齊聚瑞士的達沃斯,舉行世界經濟論壇(WEF),面對這一切國際局勢的轉變,以前大企業認為他們已經成功讓世界變平了,現在他們的旅程更加崎嶇。

世界變得更加動盪

過去幾年,經濟不可預測性指標達到了近代史上的最高水準。

世界經濟論壇的討論將圍繞這些新的地緣經濟風險主題,有些以關鍵商品或市場為中心,包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全球對能源安全的關注,或者美國切斷中國取得尖端晶片技術,另一個是地理上風險,也是最重要的台灣衝突威脅。

紐約顧問公司貝恩(Bain & Co.)的常務董事哈里斯(Karen Harris)在飛往達沃斯之前表示:「我們生活在更加分散的世界,包括金融脆弱性,因此每個人都清楚想到一件事是:在一個更加多極化的世界投資哪裡,以及如何投資。」

《彭博》文章羅列出2023年的5大焦點。

一、武能源器化

能源是美國及盟友對抗俄羅斯的經濟戰爭核心,雙方陣營都試圖將能源武器化,2023年可能進一步動盪。

俄羅斯總統普丁表示,俄羅斯不會向參與設定俄國油價上限的美國、G7等盟國出售石油,上限為每桶60美元,G-7 規則有助俄羅斯原油出口價遠低於該門檻,擠壓普丁為戰爭籌措資金的能力。

俄羅斯石油仍有買家,尤其是印度、中國和土耳其,它還可以選擇完全關閉供應,這將對石油市場造成嚴重破壞,有可能重演去年推動各地通膨走高的原油價格飆升局面。

G7不僅僅限制俄國原油價格,2月1日起也將設定柴油等俄羅斯油品的市價,有些西方官員擔心這可能會引發短缺。

俄羅斯天然氣管道關閉,給全球供應留下一個大缺口。目前為止,歐洲冬季較為溫暖,有助緩和短缺,並降低天然氣和電力價格。 不過,今年各國可能會爭相搶購稀缺的液化天然氣(LNG)。

二、晶片之戰

半導體是從電動汽車到彈道導彈、人工智慧(AI)技術等一切東西的重要內鍵零組件,儼然成為全球經濟最重要的戰場。

過去一年裡,美國拜登政府動用出口管制等各種工具,來阻止中國採購或製造最先進晶片。拜登還為美國本土晶片業推出520億美元的補貼方案,將製造能力帶回國內,但半導體產業協會預期2030年中國在全球晶片設計市場占比將超過美國。

美國表示,直接限制中國取得先進晶片技術,是針對中國的軍事能力,而北京表示,這是美方阻止中國經濟發展的措施。無論如何,美國盟友都需要參與進來才能使限制措施發揮作用。擁有一些最先進晶片設備和技術荷蘭和日本公司已經同意加入美國陣營。

合規是有代價的,因為製造晶片或製造晶片設備的公司會失去中國廣大的市場。儘管尖端技術可能難以復制,但北京繼續向本國的半導體業投入資金,如果限制進一步收緊,北京可能會報復美國、日本、荷蘭。

三、共軍可能攻打台灣?

美國和歐洲領導人擔心,新冷戰的下一個戰線可能會變成台灣熱戰。

自國民黨政府逃亡至台灣以後,中共一直聲稱台灣是中國的領土。美國五角大廈(國防部)最近表示,沒有看到即將發動戰爭的跡象。但是共軍演習和越過中線的行動增加,這些軍事挑釁已成為家常便飯,去年8月出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起北京強烈反應,舉行環台演習。拜登總統已多次承諾共軍入侵台灣時華府會派遣美國軍隊護台,但他排除在烏克蘭這樣做的可能性。

除了超級大國之間直接衝突的風險升高之外,僵局還存在經濟層面的問題。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商台積電的總部台灣對各種全球供應鏈都至關重要。即使沒有戰爭的升級,比如中國封鎖台灣周圍海域空域,都有可能引發巨大骨牌效應。

國際金融協會(IIF)執行長亞當斯(Tim Adams)指出,中國對台灣採取的行動,以及西方可能做出的反應,是每個人都在計算的意外事件,每一家公司都在考慮這些制裁會是什麼樣子,以及誰會成為美國的盟友。

四、友誼和補貼

政府越來越願意將經濟工具作為治國工具。在進攻中,這可能意味拒絕競爭對手採購商品或是進入市場。在防禦方面,只有可以信任的盟友才會提供戰略物資,這種想法被稱支援盟友。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會吵架,而最友好的彼岸就是在國內。 這就是為什麼各國正在加大對國內生產商的補貼,脫離已經引起摩擦的自由貿易船統觀念。

拜登政府正斥資超過500 億美元提振國內晶片製造商,並根據4370 億美元應對氣候變遷方案,支持電動汽車業。歐洲反應激烈,指責盟友採取不公平的貿易做法,促使公司遷往美國,並表示可能會推出自己的財政補貼方案。

一場全球補貼競賽的最大風險在於,最後贏家是財力最雄厚的國家,輸家是已經背負沉重債務負擔的新興國家經濟體。

五、美元的霸權受威脅?

越來越多的國家並非都是美國的對手,但正在尋找美元之外展開更多業務的方法,因為他們看到美國將美元變成推進外交政策目標的工具。

拜登政府凍結約 70 億美元的阿富汗央行外匯儲備,防止資金落入阿富汗新上台政權塔利班手中。美國和歐盟正在想方設法,合法沒收約5000億美元的俄羅斯外匯儲備,希望利用它們重建戰後烏克蘭。

去年烏克蘭戰爭開打最初幾個月,美元匯率飆升,可見其避險地位。從中央銀行到大宗商品貿易,美元作為世界最重要外匯存底的資產根深蒂固,沒有他國貨幣能夠替代美元。

但美元在2023 年面臨更一致的挑戰,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國家、印度和波灣能源巨頭都在尋找建立避開美元的貿易聯繫的方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12月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引起金融市場討論沙烏地出售石油給中國收取人民幣的可能性,這可能預示有重大事情即將發生。

美國及盟友面臨雙重的風險,他們依賴美元主導地位作為制裁武器,可能會失去一些威力。同時,他們通膨物價可能更高,因為非西方經濟體之間貿易協議,將部分商品排除在美元體系之外,進而推高其他國家的採購價。

「我們所有人都認為美元是一個詛咒,如果你繼續將國際金融體系武器化,未來就會有替代品來取代它。」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上週在一次會議上如此說道。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