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法則」預測2023股市長紅?金磚四國之父:還有三大樂觀理由

國際股市

本文作者為:

歐尼爾(Jim O'Neill),金磚四國(BRIC)之父,他曾任英國財政大臣、高盛資產公司(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董事長。

我近十年前就離開了金融業,然而市場及市場各種怪現象仍令我沉迷其中,尤其是市場訊號與分析師、投資人的普遍共識背道而馳時。由於2022年股市令人失望,人們對新一年的前景抱持相當悲觀的態度。大企業正在裁員,而且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23年全球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國家會陷入衰退。

這種悲觀情緒其來有自。2022年各國通膨意外飆升,導致多數主要經濟體大規模快速收緊貨幣政策,幾個重要國家的央行繼續對升息抱持強硬態度。儘管2022年12月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下簡稱Fed)將升息幅度從75降到50個基點,它已挑明未來可能還會升息,而且2023年不可能降息。更糟的是俄烏戰爭等其他許多問題持續發酵,威脅全球各地的供應鏈、市場和經濟狀況。

「5天法則」預測2023年股市長紅?

職業生涯某個時刻,我經人介紹,得知有一本古老年鑑為美國股市過往表現提供重大啟發。其中「5天法則」令我印象深刻:如果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 Index)在某年前5個交易日出現淨成長,那麼這一年將股市長紅。我曾請同事核對1950-2014年之間的情況,他們發現8成以上的年份都符合這條法則

2023年前5個交易日市場僅上漲1%多,這代表今年有逾80%機率股市出現正面表現──至少根據「5天法則」是這樣。不過且慢,在你手刀買進心儀的股票之前,讓我補充幾點明顯的警告。首先,股市上漲往往多於下跌:下跌年份遠少於上漲年份。考慮到股市在金融業發揮多大作用,這並不特別令人驚訝。

其次,「5天法則」並非無懈可擊,就算股市在前5個交易日上漲,股市仍有近20%機率在年底以衰退收場。歸根究柢,決定結果的是經濟條件,而非古老的規律。畢竟,為何前5天就能決定一切?是能理解散戶和機構投資人希望發出凸顯市場信心的信號,但沒有更深層的經濟解釋能證明這段時間特別具有預測性。

儘管如此,近期一些事態發展帶來了某種希望。評論家或許很快就會轉變態度,而這可能促使投資者對其他不同看法抱持更開放的態度,而非死守至今仍在影響他們行動的觀點。我認為有三個主要原因使情況好轉。

中國解封等3大原因指向通膨減緩

首先,雖然俄烏戰爭仍未止息,2022年下半許多大宗商品的價格(包括天然氣)大幅下跌。這不僅提高緩解通膨壓力的可能性,還表示企業及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並不像之前想像得那麼糟。同樣重要的是,2022年底和2023年初幾個高頻指標(high-frequency indicators)均優於預期,尤其是在歐洲。

再者,大西洋兩岸其他通膨指標也優於預期,美國近期的薪資數據也是如此。儘管Fed和多國央行堅稱保持鷹派,我想起某位工作有成的知名美國對沖基金經理告訴過我:關於Fed,你唯一能確定的是如果證據有所改變,Fed也會轉變它釋出的訊號。如果通膨繼續以超過Fed官員預期的速度改善,那麼他們將改變看法

最後,大家不要忘了中國。2022年12月中國突然放棄其清零政策,感染及住院人數大幅增加,不過結束封鎖為中國經濟週期性大反彈奠定了基礎,即便中國當局仍須面對其他結構性挑戰。別忘了,其他許多國家在後封城時期也出現過類似反彈,就連英國也不例外,雖然他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

投資人將在接下來的發展中進一步尋找線索。如果市場到月底都能保持稍微看漲的態勢,我想許多評論員將會改變論調。接著,我們該考慮事情是否真的有所好轉,或者還是最好忽略「5天法則」。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編輯校稿。

back to top
navbar logo